本书主要集中介绍了各种样式的屏风,而屏风作为传统家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由来已久,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它与古典家具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成为中式家居装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宁静之美。中式屏风给人华丽、雅致的感觉,屏风上刻画各式各样的图案,在工匠
2023年5月22日,在陕西省文物局、西安市文物局的指导下,原创展览“长安有故里——丝路少年大唐行”在西安博物院展出。展览策展灵感来源于西安博物院收藏重要文物——唐代三彩腾空马,以马背上的西域少年为原型,演绎出一位沿丝绸之路而来,前往长安寻梦的蓝衣少年角色。通过蓝衣少年在大唐长安游历所见、所闻、所感,围绕“长安市”“长
本书分吉金瑰宝、法相庄严两部分,内容包括:飨壶拓片;兽父癸簋拓片;宁交鼎拓片;朿鼎拓片;子步鼎拓片;鱼母卣拓片;安平家壶拓片等。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收录可识字和可隶定字,下编收录不可隶定的字。上编字头按《说文》归部排序,可识字字头用小篆标列,上附楷书,可隶定的不识字依据其构形划归相应之部的可识字后,字头用楷书标注。全书每字头下收录的异体均按时代顺序排列,其时代划分,依次为商、西周早期、西周中期、西周晚期、西周、春秋早期、春秋中期、春秋晚期、春秋
本书稿是吉林大学古籍所教授王连龙历时近十年对南北朝造像记文献的整理研究成果。本书稿主要分为凡例、释文编、索引编和参考文献四部分。其中释文编是在造像记实物、拓片图版基础上,对文字进行隶定考释,提供完整释文。遵循保持造像记原貌的原则,重点对疑难字、碑别字、俗体字、讹误字等进行考订。收集前辈学者已作相关文字考释,并以注释形式
本书的规模大约将达到一百卷,第二卷《莫高窟第256、257、259窟考古报告》,包括北魏257、259窟,五代宋256窟。填补了敦煌石窟研究领域的空白,对于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满足国内外学者和学术机构对敦煌石窟资料的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报告分上下两册,以文字、图片、测绘图等形式,详细记录和描绘了敦煌莫高窟第256、
本套书为“中国近代考古学文献丛编”的“考古现场”篇,共分为16卷,如《甘肃考古记》《中国西部考古记》《岐阳世家文物考述》《正仓院考古记》《斯坦因西域考古记》《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罗布淖尔考古记》。本套书收录了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左右出版的考古现场研究著作,包括国人原著以及译著,并以高质量的影印的形式,为读者呈现当时
本书精选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收藏的龙泉青瓷100余件(套),时代自北宋至明,器形包括瓶、壶、罐、碗、盘、杯等生活用器和陈设器,釉色和装饰方法多样,其中精品多多。图片质量好,器物说明详尽。
纵观历史,华夏文明具有独特文化基因和自身发展历程,始终一脉相承。山西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因相对封闭的特殊地形地势,遗存的古代文物,无论是地下还是地面,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毫无疑问,山西是全国省份中保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大的基因库之一。清华大学与山西省自2016年双方签订省校战略合作协议以
本书展出了部分中国古代玉器,是一个很好的展览,其中很多作品是一般玉器展览中不可多见的艺术珍品,是能够代表时代玉器特征的典型作品。展览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中国古代玉文化的特点及发展脉络,具有普遍性、系统性和展品的珍希性,可供观赏、研究。画册共展品特点分为龙飞凤舞、瑞兽灵禽、家豢天养、嘉木良卉和时蔬佳果5个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