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后汉书(全4卷)
本书记述了北京50万年以来发生、发展,特别是作为元、明、清三朝帝都的演变过程,及其作为国际大都会的重要地位。全书在对北京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商贸、宗教等阐述的同时,重点介绍了每个时期的文化、艺术、园林、建筑及宫廷生活和市井民俗。
本书汇编所涉及的所有文献都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首次对外公开发布的档案,目录以清中央部院卿寺堂司为序,按签注人职官人名排列。该书将原书签议页、签折、签册按原大影印出版,并附内容索引。
《資治通鑑邊少民族史料匯編》的初稿是王世威先生於1999-2002午,以八十五岁高龄,花費三年時間,從《資治通鑑》中一條條手鈔摘編而成的。王世威先生去世后,其家人曾将初稿錄排為電子文稿,並刻錄光盤分赠親友。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利用到王世威先生的這份勞動成果,在王先生逝世五週年之際家人决定將此書正式出版。
《世本集览(套装共20册)》主要内容包括:《世本》是先秦的重要史籍之一,该书记载黄帝以来至春秋时的史事及列国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居(都邑)、作(制作)等内容。是一部包含上古谱牒在内的、内容十分庞杂的古代历史资料汇编。清王梓材自年十六(嘉庆十二年)以至四十(道光十一年)开始辑录,引用的书籍达三百余种,上自皇古,下逮战国
中国历史地理学源远流长,地方志的编纂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就已经出现了像常璩《华阳国志》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志著作。宋、元时期,编修地方志已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当时各地所编方志已达数百种之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所存宋、元时期所修方志仅四十余种,有些甚至已残缺不全。目前宋、元珍稀方志还未有人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该丛
《善后会议公报》,是段祺瑞就任临时执政后,于一九二五年二月一日至四月二十一日期间在北京召开善后会议的公报,共九期,其中内容包括:条例、开会纪事、席次图、议事日程、议决案、议事录、速记录、闭会纪事、议案、公文(包括咨、呈、函、电)、附录。
本书以清代康熙朝硃批奏折为基础,选编了有关康熙皇帝与各地方官员直接交流情况的史料。内容涉及职官建制、改革、职官俸饷、文牍与吏役等方面的情况。
水书,水语称为“勒雎-泐雎”,是水族古文字(水族文字——水文字——水字)、水族书籍(水书)的汉译通称,是水族信仰文化、民间知识杂糅的综合典籍。“水书乃水家固有之文化,非得自外传者甚明。”“水书与古代殷人甲骨文之间,当有若干姻缘关系。”这是著名学者岑家梧教授于一九四三年到水族地区调查之后的认定。咸丰庚申(一八六〇),西南
《罪惟录》是一部民国以来方得广传的一部价值独特的纪传体明史巨著,综举有明一代史事,观点独特,原名《明书》,坚持将南明帝王入本纪,为清初明朝遗民观念的体现。全书共10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