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都 别都 北都--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基本陈列
2018年11月1日至2日,故宫博物院与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纸质文物的科学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来自荷兰国立博物馆、英国国家档案馆、佛利尔赛克勒美术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南京博物院、复旦大学以及故宫博物院等国内外纸张类文物保护修复相关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发言嘉宾。同时将与会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
本书收录的楚系简帛文字,采自鄂、湘、豫三省共17座楚墓和曾侯乙墓,举凡竹简、竹牍、竹签牌以及楚帛上的墨书文字,皆在收集之列。在编辑体制上,为便于检字查阅,该书采用《说文解字》的分部手法,将所汇文字,分别以单字、合文、重文、存疑四个部分,一分行开列。作为一部文字总汇专著,由于此书在注释上采用了国内最近的研究成果,所以它既
云冈石窟窟前遗址考古发掘报告
《国家图书馆藏金文全集》是基于国家图书馆馆藏清代3000多件金文拓片基础上的一次全面整理,凡八卷,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用器、存疑器、著录,每一拓片,均经辨伪去重,由高清拍摄或扫描,除附上反映古文字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释文之外,还详细记录原拓的版心尺寸、来源、钤印等内容以及器物的年代、国别、现藏地等信息。本册为
西夏是一个文化事业极为发达的王朝,推崇佛教,发展儒道,创立西夏文字,翻译儒释道经典,尤其是佛教经典。西夏境内党项、汉、回鹘和藏族僧人等在佛经翻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将不同渠道传入的汉、藏等文本佛经由官方或私人翻译成西夏文。西夏文献以黑水城出土最为丰富,黑水城文献分为俄藏、英藏和中国藏。俄藏是1907-1909年科兹洛
本书是《西安碑林全集》的《开成石经卷》,收录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开成石经拓片图片436张。开成石经,唐代的十二经刻石,始刻于文宗太和七年(833),开成二年(837)完成。原碑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今西安碑林。中国清代以前所刻石经很多,唯开成石经保存最为完好,是研究中国经书历史的重要资料。
本书是《西安碑林全集》的《造像卷》,由拓片照片及照片说明文字组成,图文并茂,是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有文字造像拓片的汇总,共50余种,240余张图片。其时代跨度大、品类丰富、工艺精湛,其造型风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中又以佛教造像为主体,时代跨越北魏至明清各代,基本构建起长安地区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序列。自北魏起,长安地区便
本书本书是《西安碑林全集》的《石刻图画卷》,由拓片照片及照片说明文字组成,图文并茂,是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石刻图画拓片的汇总,共100余种,240余张图片,时代为宋至清。其内容丰富,包括山水风景、花卉鸟虫、道释人物等,研究价值大,如宋刻《唐太极宫残图》《唐兴庆宫图》,清刻《太华山全图》《关中八景》等,对研究古代建筑和旅游
本书是《西安碑林全集》的《经幢卷》,由拓片照片及照片说明文字组成,图文并茂,是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有文字经幢的汇总,共80余种,220余张图片。经幢文字为唐代墓葬制度、信仰、写经研究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其幢身保存了大量唐代《陀罗尼经》或《金刚经》等文字,尤其其中一件《梵汉合文陀罗尼真言经幢》用古尼泊尔与汉译文各一行合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