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接续《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及《续集》,收录2000年来在洛阳及其周边地区出土的唐代墓志拓片资料300余方。目前这些墓志都流散在民间,或被洛阳本地收藏家及民营博物馆收藏,或被外地收藏家及公私博物馆收藏。在编录过程中,每方墓志编者都加以释文和标点,著录其尺寸、书体、行款等相关信息,并配以拓片图版。书后附有人名索引,便
虢国墓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北部一道略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土岭——上村岭上,发现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已经过多次钻探和数次大规模发掘,是一处等级齐全、排列有序、独具特色且保存完好的周代大型邦国公墓地。墓地出土资料众多并极具研究价值。1999年,《三门
本书以敦煌的历史背景和故事为主线,通过艺术家们的临摹作品,梳理壁画背后的故事,以壁画作品为主,文字为辅的形式将画册与科普相结合,展现一个全貌的敦煌。这样的方式既有助于加强当代人对敦煌的理解,也可以赋予敦煌壁画全新的生命力。
本书共收录唐代墓志3607方,按志主落葬日期先后为序排列,并以年号为届,各自编号,以便查验。本书录文均采用通行繁体字并加以新式标点,文末注明石藏何地、拓本藏何处。拓本中以周氏自藏为多,无拓本可寻则注明志文录自何书,个别可备考证的伪作也收入而加注“伪”字。本书辑录范围广泛,涉及唐代的各个时期,是治唐史者必备之书。
本书分为“玉之美”和“礼之玉”两大主题单元。“玉之美”从玉器的艺术特点出发,具象呈现西周玉器的绚烂色彩、多变造型和华丽纹饰;“礼之玉”从玉器的功能制度出发,分类叙述西周玉礼制度的前代继承、用玉创新和材质延展。本书为晋侯墓地出土玉器在近年来的首次高清图录,团队赴实地拍摄的每件文物图像皆以焦点堆栈成像,对器物进行科学与艺术
本书是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举办展览的图录,展品来自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和自得堂,共收录展品80件(套),包括罐、碗、盘、壶、梅瓶、杯等品类,既有发掘出土品,也有传世品,相同或相近的器物,两相对照,直观、客观,令人印象深刻。时代自明洪武至清宣统。所有展品经江建新(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郭学雷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你是谁——特立独行的古蜀文明、你从哪里来——多元文化碰撞下的蜀文化、你去了哪里——蜀文化汇入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
《楚艺术全集》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获得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玉器卷》全书5万字,精选图片300余幅,在宏观简要地概括论述楚域玉器艺术风格的一些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发展、演化过程的同时,立足于艺术史,解读具有代表性的楚玉器艺术作品,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和史料价值。
《楚艺术全集》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获得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漆器卷》全书5万字,精选图片400余幅,宏观简要地概括论述楚漆器艺术风格的一些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同时,立足于艺术史,具体而细致地讨论有代表性的漆器艺术作品,为楚漆器艺术研究提供了较全面的视野和参考素材。
《楚艺术全集》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获得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青铜器卷》全书4万字,精选图片300余幅,青铜艺术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国青铜艺术脱胎于商周青铜艺术,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充分吸收了长江流域各族传统青铜文化的因子,加上充足的矿产资源,使得楚国青铜器具有数量多、种类繁、品质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