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黎虎先生的论著众多,发表或出版的时间跨度长,不同时期的论文、著作的引文注释格式差异大,其中还有一些是黎虎先生早年的读书札记,故整理起来难度颇大。同时,由于黎虎先生逝世事出突然,而收集、整理其论著的时间又比较仓促,故其中难免有所遗漏。经过与黎虎先生家属沟通商议,最后决定将目前所能收集到的黎虎先生论著结集整理为十二卷本
本书内容:南宋乾道七年建安蔡梦弼东塾刻本《史记》,收录于《中华再造善本》。旧藏杨以增海源阁,《楹书隅录》著录之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卷四十三缺,配光绪七年杨保彝影宋抄本。书内有“建溪蔡梦弼傅卿校刻梓于东塾”牌记,目录后有“三峰樵隐蔡梦弼傅卿校正”一行,其他卷后尚有蔡梦弼刻书题记多处,有季振宜题款。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及其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等历时十九年修成。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时的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末年赵匡胤灭后周之前的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事1362年。全书294卷,按朝代分为十六纪,约300多万字。这次整
该书题名《文明的史迹:先秦、巴蜀及南丝路历史研究》,是因为作者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文明的这几个方面,该书即分为先秦史、巴蜀文化和南方丝绸之路等三个部分。其中,关于先秦史方面的论文,涉及文明起源、长江流域文明、文献研究以及文化交流等内容;关于巴蜀文化方面的文章,多属先秦时期巴蜀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亦有少量关于汉晋时
本书以元刊胡三省注本为底本,融现代研究成果,除传统字音、字义、人物、地理、职官、历史掌故诸项注释外,作者制定了新注凡例,文前导读着重评介编年体史书的点等,将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结合起来,具有时代性、学术性、创造性、工具性等显著点。有助于后人的阅读和理解原文,了解《资治通鉴》一书的内容、体系及价值,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几千年
本书包含历代史籍编、近现代文献编、历史档案编、民间谱牒编、民间文书编、西洋文献编、东方文献编、科技与文化编等八个分编,组成全面展示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立体构架,是迄今为止国内外规模最大的海上丝绸之路史料文献项目。本编收录反映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史部著述,主要包括相关的地理杂记、方志、专志,有关海外交通、贸易、邦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