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里耶秦简博物馆学术文库中的第一本。里耶——中国发现的第一座秦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拥有6000年的壮阔史诗,因无数的宝藏和神秘而让世人向往。在土家语中里耶意即“耕地、拓土”,曾经的战国风云、秦汉纷争在此留下大量遗迹。2002年6月,就在南中国的这个小镇上回响起惊雷,37400余枚秦简从一口古井
本书内容讲述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科院黄河水库考古队对三门峡庙底沟遗址展开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发掘工作,首次发现了仰韶文化与早期龙山文化的地层叠压关系,极大的丰富了仰韶文化的考古材料,填补了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发展的空白。2002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多家单位,对庙底沟遗址进行了又一次大规模的抢救性发掘
本书收录新发现的原石拓片,这类拓片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初步推断为南北朝至大唐时期的拓片,此次公开出版将为我国书法研究者提供确切的考证依据,也是对书法史研究类作品的一个有利补充,具有相当高的文史价值。
本书按时间顺序,收录了两宋时期1000多篇寺院碑文文献。这些文献的作者大多为当时著名的文人、学者,如徐铉、王禹偁、范仲淹等,涉及两宋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其所蕴含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事实上,宋代寺院碑文的辑录,不仅关乎思想史,同时也具有更大范围的史学价值。寺院碑文承载着
本书收录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400余枚,包括简牍的红外图版和彩色图版、释文以及相关的说明。其内容是东汉中期长沙地方政府的官方档案文书,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等诸多领域。
悬泉汉简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重点之一,其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政治、法律、经济、交通、历史、地理、语言、文献等诸多方面。
《容媛金石学文集(套装共四册)》主要收录容媛先生关于金石学、考古学的论著和所编撰的学术消息,著作方式有著(撰)、辑、编等,包括其从报刊摘编改写之文章。全书主体部分包括金石学卷、考古学卷、学术消息三个卷次。书前有相关图片若干,书后有附录。《容媛金石学文集(套装共四册)》各卷次内容的前后顺序:原著成书者以问世先后排列于前,
颐和园是清代**统治者组织兴建的中国最后一座大型自然山水园林,是“三山五园”的殿军之作,具有造园、水利、农业、军事、宫廷文化、政治、外交、社会等多方面的功能与价值,是中国历史从兴盛走向衰落、又从衰落走向复兴的重要历史见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社会内涵。本书稿是为配合颐和园建园270周年,择有代表性的100余件文物在
《镌刻的峡三峡石刻研究与保护(研究卷)》作者从人地关系视角入手,根据三峡地区特点,围绕“山”、“水”、“人”三个关键字,通过实物资料的整理、研究与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研究,对三峡石刻进行了具有一定深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