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迺忠先生周游世界,经历丰富,是一位高产的作曲家。除了大量的经典原创作品以外,关迺忠先生的编曲作品也是其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关迺忠编曲作品集》收录了作者关迺忠多年来所改编的民乐合奏曲,其中不乏我们所熟知的《几内亚舞曲》《绿岛小夜曲》《浏阳河》《友谊地久天长》《甜蜜蜜》《上海滩》《铃儿响叮当》《今夜无人入睡
《琴谱谐声》又名《琴箫合谱》,是清代嘉庆年间江西金溪县柏村人周显祖编撰的一部古琴谱集,是目前可见最早的关于琴箫合奏这一形式的著作。琴谱共六卷,其中卷一和卷二为音律部分,卷三为琴箫合谱五曲,卷四至卷六为琴谱。作者周显祖受到康熙《律吕正义》的影响,按“清浊十四均五十六调法”标明每曲所属均调,形成其特殊的琴谱体系,也因此在历
本书稿系昆曲历史上重要的宫谱,由清代苏州人叶堂订谱,成书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全书分正集、续集、外集、补遗等共计24卷,包括《琵琶记》《长生殿》《金锁记》《铁冠图》等剧目的349出散折以及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邯郸记》《紫钗记》《南柯记》的全谱、王实甫《西厢记》全谱。书稿以中国艺术研究院所藏乾隆版为底本,著录工
本书共有八十个章节,主要内容包括:西域地区的原始乐舞艺术、西域出土文物中的竖箜篌艺术、西域地区原始乐舞中的服饰艺术、西域羌笛的历史考察、西域匈奴的音乐艺术、西域和亲文化中的音乐艺术、西域“摩诃兜勒”之迹等。
本书主要内容为丝绸之路上的古代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共10卷,3000幅图。分卷如下:卷一为《美索不达米亚音乐艺术》,卷二为《古代埃及音乐艺术》,卷三为《古代印度音乐艺术》,卷四至卷十为《古代西域音乐艺术》。
本书为汪经昌手抄昆曲曲谱,由其学生陈安娜女士编辑整理。收录了汪经昌先生抄录的十五出折子戏曲谱,有《琵琶记》《还魂记》《西厢记》《长生殿》《渔家乐》《孽海记》等名剧名段。另外还收录了汪经昌先生撰写的《吴梅生平及学术研究》,以及为《蓬瀛曲集》作的序。
文献影印。为“近代文艺史研究资料丛刊”之一种,收录了有关近代音乐史的研究资料近百种,内容包括音乐理论、音乐教材、音乐史、乐理学、歌谱、音乐教育、音乐期刊等方面,文献来源包括民国时期出版的图书、期刊、报纸、档案等文献,按照专题进行编排。这些资料对于当时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且印刷量较少,很多都是
《陈旸〈乐书〉》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编,书稿整体质量较高,《乐书》是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陈旸为秘书省正字时所进。全书分为两大部分:部分《训议》,卷一至卷九十五,摘录《礼记》、《周礼》、《仪礼》、《诗经》、《尚书》、《春秋》、《周易》、《孝经》、《论语》、《孟子》等10种经书中有关音乐的章节,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有92床古琴,从收藏数量与年代跨度上,在国内均首屈一指。上自唐宋,下延明清,另有部分年代待考琴或改良琴。近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对馆藏古琴进行了一系列整理、保护和、研究工作。本书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为图录,即从馆藏古琴中遴选50件保存状况较好,且在年代、琴式、类型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琴
《中国音乐大典》是迄今为止中国音乐资源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套集权威性、集成性、数字化、立体化为总汇的中国音乐文化的浩瀚建设工程,以探索中国乐派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艺术实践与理论依据。不仅展现出中国音乐学者的音乐思想和学术认知水平,而且概括了中国音乐和音乐生活的独特特性和历史发展轨迹,此次出版工作只呈现分类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