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文献选辑》第一辑、第二辑已由线装书局出版,共影印宋元时代、明代前期的《尚书》珍本文献70种,以时代为序,较为清晰地呈现出《尚书》学发展历史轨迹。为完整地体现历代《尚书》文献的规模与成就,现对明代中后期与清代前期的《尚书》文献影印出版,编为《尚书文献选辑(第三辑)》。此次影印仍以稿本、钞本等稀见版本和具有特色的刻本
本文集主要分三部分:1.历史传记类:《大成就者夏尔格丹嘉措传》《大格西晋美桑丹传》《雍增罗.桑华丹传》《赤根江央土登嘉措传》等传记;2.大学说注疏类:《辨了不了义论.注疏》《大威德续.注疏》《菩提道次第广论.备忘录》等注疏类;3.普通文化类:书信、礼赞诗、回文诗、寺院大殿目录、藏医基础知识、因明基础知识等。共19本。
本书收录了有关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东北抗联的口述史料,均为原始档案影印件。全书分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篇和东北抗联篇两部分内容,每部分按记录时间排序。书中通过汇集沈阳市档案馆馆藏的东北抗日联军活动期间亲历者的回忆口述材料,再现了东北抗日联军活动细节及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反映了当时残酷战争环境下国人自强不息精神的力作
国学经典,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精妙的叙事风格,精彩的人物塑造,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二十四史”之首,上古秦汉的“百科全书”。
国学经典,儒墨道法,忠臣义士,中国人的精神原乡。力透纸背,穿越古今,中国史学难以逾越的高峰。以史为鉴,读尽九州兴废事;以史为师,读透华夏正气书。
朱瑞熙先生为宋史学界耆老,参与了多项宋史史料的整理,专著数种,而其主要贡献在于大量的宋史论文。朱先生的宋史研究文章,以1987年发表于《历史研究》的《宋代佃客法律地位再探索》为例,多为宋史学界的重要关节点,故而有重要影响。本稿收集朱瑞熙先生全部学术论文及论著数种,凡三百万字,汇为一稿,别分八册。
中文全译本《中国文化史迹(精装版)》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上海市文教结合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资助项目。《中国文化史迹》共12卷,是一部以图片为主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百年前有代表性的建筑、雕塑、壁画等文化史迹的著作。十二卷依次如下:一山西,二河南,三广东、湖南,四江苏、浙江、福建,
本书是一部以影像全景式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北京百姓生活变迁的著作。与其他国庆献礼图书相比,本书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宏观引领,通过选取少量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勾勒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恢弘画卷;二是细微处见精神,通过大量衣、食、住、行、娱等方面的影像,全景式地再现了北京百姓生活70年来的巨大变迁,从而向世人昭示了没有共
作为近代意义上的“革命”,中国的革命运动肇始于清末,在民国时期向纵深发展,即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仍有无产阶级革命,直至1978年改革开放方始“告别革命”,革命可谓贯穿了20世纪中国之始终,堪称这一时代的主题。无论从革命的频度来看,还是从其烈度来看,民国时期均远迈其他两个时期,称得上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因
《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V》是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持的《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丛书》的一部分,也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之一,本套丛书精选了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中关于两次淞沪抗战的珍贵史料,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力量。丛书的出版对于研究上海抗战史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