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中国传统古代书法史进行全新视角的综合性阐释。以古代书法史为序列,按朝代排序。此书收录商周时期代表性书作一百种左右。注重地域书风,有明确纪年、书者、刻工、撰文者。作品加简单考释说明(以书法史和书法艺术角度为主),注明尺寸、藏所、存佚、书撰刻等,整幅加局部原大或放大,有原石或场景的,也适当添加。前加“综述”按语,后附
本书收入弘一法师书法作品。弘一法师一生对于书法用心最勤、致力最久。源远根深、清真高洁,影响广大。自出家后,诸艺俱疏,唯书法不废。他自幼以篆书始蒙,上规秦汉、下法六朝,周之猎碣,秦之鼎彝,以及摩崖、碑碣、墓誌、造像,无不致力琢磨,博采众长,孕育手眼。尤以秦砖汉瓦文、张猛龙、天发神谶、龙门二十品诸碑更为用勤,日夕临摹,从不
本书共收录75方篆刻印章,均为作者的代表之作。篆刻题材多为西泠印社园林景点、摩崖石刻、楹联碑碣,创作风格多样。另于边款处刻出佳句背后之事,以此解读西泠的一景一事,以期打破篆刻作为书画配角的处境。篆刻组印作为新的艺术载体,同样可以承担宏大的创作主题。本书涵盖高清拍摄的印面、印蜕及印体,每件藏品皆注有印面及边款的释文。其中
本书为清代继良游毕杭州西湖着手编辑的印谱,经数十年汇录而成,集近人印作及自刻印五百余方,风格以浙派居多,有继良本人的肖像,吴受福题名,前刊吴廷芬、俞廉三、吴树梅、陆润庠等十八家序言,最后刊有吴品珩、吴受福、胡宗懋、斌术等人的跋文,由继良胞弟绪良、锡良、锡翰审定,其侄斌衡、斌衍、斌卫、斌循参订。
本书是林志钧先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至五十年代晚期编制的、辑录历代丛帖及其子目、兼及诸帖考证研究的书稿,是林先生致力帖学数十年的重要成果,也是其生前尚未完成的一部未竟稿。共收录284帖。其中宋刻及宋款帖18种、元款帖1种、明帖49种、清帖213种、民国帖3种。
《康熙御赐直隶诸臣法书》,原题“恩赐直隶文武大小诸臣御制法书”,八卷,凡38帖。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刻。康熙三十九年至四十二年前后,康熙皇帝为治理河患,兴修水利,在几次南巡中临写唐太宗、黄庭坚、米芾、赵孟頫、董其昌诸帖,分别赐与以直隶巡抚李光地为首的直隶大小文武官员二十八人。后刻有李光地、朝琦刻帖并敬呈康熙帝御览
《钦定梦墨楼法帖》清康雍时期书法家陈奕禧所做。陈奕禧在清康雍时期书法上的地位及其影响颇为显赫,有“用笔千古不易之正宗”“翰墨妙当代,海内翕然”之誉,人们以其香泉之号将其书体称为“香泉体”。《梦墨楼法帖》为陈奕禧诸帖之一种,帖名取自陈奕禧的藏书处“梦墨楼”。由于陈奕禧在清康雍时期的影响,再加之过去与胤禛的交往,所以清雍正
本书收吴昌硕早年(22岁至27岁)刻印原拓本,是吴昌硕生平最早的一部自钤印谱,风格与后期所见大为不同。
本书汇集鲁西南地区冯广鉴、段玉鹏、孙宜才、齐开义、乌峰五位书法家新近创作的书法、绘画、篆刻作品五百余件。所集书法、绘画、篆刻作品,均为作者新近精心创作的作品,是五人艺术成就的最新展现,内容多为经典古诗文,赞美家乡、反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等主旋律为主。本册为孙宜才书法。
本书作者历经三年时间编改,讲解历代书法名家的艺术特色、风格特征。书中共收录来自来自全球15家顶级博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院、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等在内的50多位历代书法大家的120幅传世名作,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