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理论分典》是由我校承担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出版工程项目,由著名法律史专家俞荣根教授任主编,龙大轩教授、杨玲研究馆员任副主编,主要编纂人员多为我校教师、校友和硕、博士研究生。《中华大典?法律典》最初启动于1994年,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停滞下来。2009年秋,《法律理论分典》与出版社重新签约、重新启动。经过全体编纂人员夜以
類書是中國古代文獻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卷帙龐大、內容豐富,具有較高的参考和實用價值。然而,對於類書的定義,有很多說法,我們在此綜合各家觀點,認為類書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彙編資料,述而不作,主要是對前人著作的引用编纂;二是分門別類,编輯成書;三是供人檢索,便於引用。類書由於编纂者的不同,其用途也不一致。官修類書一般出於政治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是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时起步的。30多年来,《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作为中国科学文化事业一项重要的基础建设工程,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978年,国务院决定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并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负责此项工作。此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各分卷陆续出版,至1993年,
此套《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简明版)总卷数为10卷,其中正文9卷,附录索引1卷,总规模共2000万字,约3万个条目,随文附有1万幅插图和表格。《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简明版)在秉承《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精华的基础上,设置系统科学,条目内容简明精炼,在介绍知识时,注重深入浅出,力求简明易懂;注重采用综合的写法,讲求
中國歷史上的對外文化交流有兩條道路:一條是絲綢之路,傳播中國的物質文化;一條是漠籍之路,傳播中國的精神文化。絲綢之路主要是中外物質文化交流的道路,這是舉世公認的。絲綢之路(SiIkm巳》的概念,是十九世紀後期由德國學者提出的。各國研究者接受了這一概念,並習慣用它來解釋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但是,現在看來,這一概念有一
《尹昌衡集(套装共5册)》为迄今搜集到的尹昌衡著作的汇集(个别篇章因故未收),大多是辛亥革命前后和民国初年的,包括论文、专著、信札、讲话、会议记录、诗歌、尹昌衡本人及与他人联名的电稿,以及就任四川军政府大都督期间的有关公牍,等等。依其文体形式,按以下三大类分别编辑:一为“文电”,二为“诗歌”,三为“著述”。为便于读者了
创刊于1935年,终刊于1941年,共出版6卷。该刊由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所(theChinaInstituteofInternationalRelations)、中国泛太平洋协会(thePan-PacificAssociationofChina)及社会经济调查研究所(theInstituteofSocialandEcon
漠魏時期的文獻記载了社會大變動時期中國的歷史文化。束漠以降,政權更迭,戰亂四起,古代典籍喪失頗多,戰火之餘的文獻也多已殘缺不全。但是,傳統文化畢竟有頑強的生命力,漢儒取得的學術碩果並未因社會的動亂而終止不傳。南北朝時代的漢族統治者,雖然由於政治上立足不穩,不遑稽古右文之事,但對校雠事業並未摒棄,曾不同程度地倡導和組織典
中国国粹艺术通鉴(全12册)
《汉语大词典》(全23册)是目前规模大的汉语语文工具书,共收四十万五千余条目,约五千三百三十万字,插图二千二百五十余幅。 《汉语大词典》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荣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本书前十三卷(包括《附录·索引》一卷)编纂历时十八年,先后有一千余位语言文字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此项工作。从1986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