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代嘉靖、万历开始,一直到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是折子戏演出兴盛的时期,大量弋阳腔和昆腔的戏曲选本被辑刊出来,反映戏曲创作和舞台演出的繁荣盛况。本书辑录明清时期孤本戏曲选本20多种,按照原貌影印出版。这批戏曲选本无论是对明清戏曲史的研究,还是昆曲、花部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现实意义。
《沙汀文集》收录了沙汀自一九三一年从事文学创作以来至今存世的全部作品,含作者生前未编集和未发表的作品、书信、日记等。《文集》共十卷十一册,各卷按中长篇小说(*、二、三卷)、短篇小说(第四、五卷)、报告文学·散文(第六卷)、文论(第七卷)、书信(第八卷)、日记(第九卷,上下册)、回忆录(第十卷)编序。本次整
尺牍即古代人们用以传递信息、交往沟通的书信,乃书信之别称、雅称。自春秋以来,尺牍文献日益增多,于是从南北朝编纂的文章总集开始,尺牍作为一种文章体裁遂逐渐成为一种单独的文献类型。然而在明代之前,尺牍往往多编入总集和别集之中,自为一集者少。至于尺牍的专门文集则始编于明季,清代、民国继之。本丛刊共选编清代名人尺牍五十二种,其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破难、说某富翁捐银施棉衣年来、训子、豁然洞记、怯者、洗心泉记、石六郎传等。
《西湖赋》,卷首有西湖全图,文字以韵文行笔,是一部图文并茂、朗朗上口的西湖志。柴绍炳,明末清初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虎臣,号省轩。工诗文,下笔辄有数千言。少即有文名,“西泠十子”之首。凡天文、历法、制、乐律、农田、赋役、水利、兵制事,无不通晓,尤究心音韵,并好宋儒理学。明亡后,弃诸生,隐居西湖南屏山,以教授著述为事有
《西游记》所记为唐僧取经故事,源于唐代僧人玄奘只身赴天竺国(今印度)取经的史实。现存的《西游记》版本较早为明刻本,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中国大陆至今没有发现一部完整的明刻本,其早期重要版本,皆庋藏于日本、英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公私图书馆,大陆学者查阅困难。因此,本丛刊搜集分藏海外的古版本(主要是明刻本)汇总影印,推出一套
古本小说集成(第四辑)(全160册)
本书以嘉庆十四年胡克家刻本为底本进行影印,底本精良,修图效果好,出版说明则对出版的意义、《文选》来源等做了很好的阐述。文选系梁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的六朝及以前的诗文总集,是目前保存六朝以前集部文献的最重要典籍之一。胡克家本则刊刻精美,错讹较少,清中期以来向为学界推崇。
本卷收入了茅盾的作品《蚀》三部曲,即《幻灭》《动摇》《追求》,三部中篇小说的中外文序跋附于卷末。
《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晚年所着的笔记体综合性科学巨着。全书二十六卷十七门,涉及天文、历法、气象、物理、化学、生物、农业、医药、工程技术、冶金、建筑等多种学科,反映了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元刊梦溪笔谈(套装共6册)》因记载了世界上*早的活字印刷术工艺过程而在国际上影响深远,有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