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订昭明文选集成详注》系清方廷珪《昭明文选集成》一书的增订本和增补本,补订者及校刊者分别为清陈云程和吴天爵。此书刻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内容上汲取了清于光华《重订文选集评》的全部评论资料。此书汇集了杨慎、王世贞、张凤翼、邵长蘅、何焯、沈德潜、浦起龙、邵晋涵等明清两朝的著名学者三十八人有关《文选》的评论文字。其
《哈佛燕京图书馆藏韩南捐赠文学文献汇刊》收录韩南捐赠的小说、鼓词共173种,绝大部分为明清时期作品,其中鼓词等曲类大概占三分之一。《木皮散人鼓词》是鼓词雅化后的佳品,《赵五娘上京寻夫琵琶记》《刘文龙求官升仙传》《新刻海棠花歌全本》等都是现在极少见的鼓词弹曲。
本书为徐乃昌从民国九年庚申(1920年)一月至民国二十七年戊寅(1938年)五月间撰写的日记。内容主要有:关于明清刻本、金石文物的收藏,古籍的买卖活动及书籍的刊刻出版等。
本书共收录著名学者、诗人苏渊雷先生往来信札六百余通,共涉及亲朋好友二百余位,其中不乏施蛰存、钱钟书等名人大家。信札内容信息丰富,谈论学术、时事、人情、生活等无所不包,为我们了解苏渊雷、研究苏渊雷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史料。
所谓宝卷,是唐、五代、宋变文、讲经文所演化的一种传播宗教思想的艺术形式,至少到明代初年,宝卷已经开始与民间宗教相结合,成为民间宗教、民间道教、民间佛教传播宗教思想的一种形式。《中华珍本宝卷》是马西沙先生及其合作者、学生经过长达30余年收集、整理的宝卷精品,相当多为孤本、善本,对研究中国的宗教史、民俗史、艺术史等以及底层
《宋文鉴》原名《皇朝文鉴》,南宋吕祖谦奉宋孝宗之命编辑的北宋诗文选集。《宋文鉴》选取的诗文,在当时比较有代表性,有不少是为人传诵的好作品。其所依据的文集现多已失传,赖本书而得以保存一二。此书意在为执政者提供借鉴,弥补治道,朱熹晚年曾经对学者说:“此书编次,篇篇有意。……其所载奏议,亦系一时政治大节。”可见其不仅有文学价
《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是元好问诗文集,最初由严忠杰在元世祖中统三年(1262)编录成集,张德辉类次,前有李治、徐世隆二序,后有杜仁杰、王鹗二跋,诗文共四十卷。元刻中统本《遗山先生文集》收诗1280首,编为十四卷,只分体不编年。这是最早的遗山集,也是元好问诗歌在后世得以流传的第一文本和载体,它确定了遗山全集系
经学为我国传统学术的核心,是专家学者探求的高深学术,也是普通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经学的基本文本,范围代有变化,自五经、七经、九经、十二经,至南宋为十三经,经典范围由此确定。对十三经的解说,以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极为著名,汇集了唐宋官方认可的解经版本,是传统读书人研治学问的基本的读本。但《十三经注疏》以宋及以前之
本书是冯其庸先生在庚辰本《石头记》的乾隆抄本影印本上的手批本,批语系作者亲自以朱、蓝双色用毛笔行书书写。批语重点是在揭示此抄本的特色,以利研究者的进一步研究。
如果说英国文学不能没有莎士比亚,那么我们的民族则不能没有鲁迅——他是现代中国的民族魂。发轫于“五四”时期的中国新文学,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表现对象,都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新的高峰,而巅峰之上的领军便是鲁迅。相对时代和民族,鲁迅都是超前的,其作品中蕴藏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使我们在继承这笔文化遗产时并不轻松。反复研读鲁迅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