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刻郭璞注本《尔雅》三卷附音释三卷,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为存世最早且最珍稀的《尔雅》注本。此本框高21.8厘米,宽15厘米,半叶十行,行二十至二十三字不等,小字双行三十字,白口、左右双边。其刊刻年代可考为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依据有三:其一,避讳严谨,”彀””遘”等字缺笔避高宗赵构嫌名,而孝宗赵昚嫌名
本书为李国庆先生整理《杂字类函》系列第三编,收录明清及民国以来刊印、传抄的传世杂字书共计105种。按照句式分类,涉及字词式杂字7种,三言杂字3种,四言杂字57种,五言杂字8种,六言杂字10种,七言杂字12种,八言杂字1种,特殊句式杂字7种。
本文集收录了钱曾怡先生共21种著述,分为十个分册。包括《烟台方言报告》《博山方言研究》《济南方言词典》《济南话音档》《山东方言研究》《汉语官话方言研究》《普通话语音》《胶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山东人学习普通话指南》《潍坊方言志》《莱州方言志》《诸城方言志》《长岛方言志》《即墨县志·方言》《肥城县志·方言》《莒南县志·方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汉代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撰。《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至安帝建光元年(121)间,收字9353个,创设部首540个。全书正文按部首别为540部,归并为14大类,按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1篇,共有15篇。《说文解字》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并开创
《玉篇》由南朝梁顾野王撰写,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重要著作。唐孙强增字减注,成“唐玉篇”;宋真宗年间,陈彭年在孙强本基础上修成《大广益会玉篇》;此后繁衍滋生,形成“玉篇书系”,在汉语史、辞书史、汉字传播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东亚、东南亚诸国语言中的汉语词也有深远影响。《大广益会玉篇》在流传过程中,版本多有变异,经历代覆
《山西方音字汇》收入山西省107个县市区汉语方言点2943个单字音材料,并附各个方言点声韵调表及连读变调表。单字音材料按中古音果、假、遇、蟹、止、效、流、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十六摄顺序排列,字目下标出反切及音韵地位,方言字音用国际音标标写,声调以数值记音。对一些方言读音和词义作出注释,标出文白异读、新老派
《皇极经世解起数诀》是南宋祝泌所著切韵图,共八十韵图,横列声母,纵列平、上、去、入四声韵,韵分四等,韵图形制与《韵镜》《七音略》一致。《起数诀》以宋代切韵学理论阐述邵雍《唱和图》的声音之学,将邵雍以历数、律数阐述声音之微义以韵图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是皇极经世系列著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切韵学文献之一,在我国汉语等韵学史上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是汉代训诂学一部重要的工具书,也是中国第一部汉语方言比较词汇集。此书十三卷,汉扬雄撰,晋郭璞注。宋庆元六年(一二〇〇)浔阳郡斋刻本,应是现存《方言》的最早刻本。装帧为“金镶玉”。此本曾经明沈氏野竹斋、顾仁效、顾元庆、朱大韶、钱曾、季振宜、秦维岳、盛昱等递藏。民国初年,盛昱郁华
该书为《苏州全书》丛书甲编中的一种,以影印形式呈现。《说文解字考异》,清钮树玉撰。钮氏博极群书,尤通《说文》,学宗汉儒,长于旁征博引。其书凡十五卷,每卷分上下。每卷依《说文》顺序,抄录《说文》词条,间有考释。钮氏《说文解字考异》与顾广圻《思适斋集》、江声《论语质》《恒星说》、江藩《周易述补》《尔雅小笺》《国朝经师经义目
《近代汉语珍稀方言文献集成》收录了100余种珍稀方志中的方言材料,并且整理为文字稿,所辑录方言文献地域上覆盖今河北、天津、山东、湖北、吉林、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陕西14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时间上早自清道光年间,下限为1949年;所涉方言全为官话,包括东北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西南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