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基础教育正式步入素养时代,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真实落地成为课程和课堂探索的重要方向。这其中历史大概念引领下的单元教学是一条既具操作性又富实效的路径。大概念指向历史学科知识背后的更为本质、更为核心的概念或思想,它建立了不同的历史知识间的纵横联系。以大概念为视角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单元、围绕大概念系统规划单元教学目标、确定单元教学结构、实施单元教学评价,能够赋予单元教学以实质性的意义,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素养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本书以历史大概念下的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文本解读与实践
2023年,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在清华大学走过整70年。70多年来,从清华走出了几千名辅导员校友,他们始终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在各自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用毕生的努力诠释着清华精神。本书以访谈录和校友来信的形式,展示了各个时期辅导员的求学经历、辅导员经历和人生奋斗历程,这不仅对在校辅导员是一种鞭策,对全体青年学生也是一种难得的教育资源。书中辅导员校友所提及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对我国高校进一步完善辅导员制度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本书从脑科学的角度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孩子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使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得到均衡发展。书中丰富的研究和实践案例,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行为和情绪。阿尔瓦罗·毕尔巴鄂作为大脑可塑性领域专家,同时也是3个孩子的父亲,他在书中也呈现了一个父亲独特的经验和视角。孩子大脑发育的基本原则◎相信孩子的潜能◎陪孩子游戏◎平衡发展孩子的智商和情商......支持孩子大脑发育的实用工具◎对孩子多一些耐心和理解◎用同理心回应孩子◎认可和鼓励孩子的积极行为◎进行合作式沟通..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尤其是着眼于“建设高质量建设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等具体内容。北蔡中学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有的、有序、有趣、有效”的“四有课堂”教学,来实现教与学的认同感,推动学生可持续的发展。学校以《基于“四有课堂”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素养的实践研究》项目为引领,全校各教研组结合“四有课堂”的2年教学实践,开展教学评价素养的研究,改进教学,形成了一系列的教学案例或教学论文,且在不断开设主题研讨展示课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完善了“四有课堂”
在大美新疆,这块辽阔的大地上,一群支教老师如星星之火,在这里耕耘,默默奉献光和热。本书作者于2018年8月18日至2020年1月11日期间在新疆支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详实地介绍了作者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第一二三团中学孩子、老师发生的故事,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期间,作者还成立“薛老师工作室”,组织新疆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引领和带动一批老师快速成长,为促进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语文天生就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元素。儿童是天生的美学家。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本书首先从语文、美学、核心素养、儿童与教师的维度,分析美学与语文教学的密切联系。接下来重点讲述了笔者探索“向美课堂”的思考和实践。从“向美课堂”的关系美、教学美和教学案例三方面,生动形象而又立体地地勾画出“向美课堂”的样子。笔者来自一线教师,本书没有深奥的理论,更多的是教学实践和反思,每一章节都有笔者课堂教学的真实案例或精彩环节,读起来让人身临其境,若有所思。本书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
本书是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上海静安示范区在全区推广应用上海市电教馆“研究型课程大规模实施智能支持平台研发及实施模式探索”、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后‘茶馆式’教学——走向‘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研究”和上海市静安区芷江中路幼儿园“以幼儿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幼儿园低结构活动探索”三项成果的论文集。20多篇论文以成果推广应用“落地-转化-创生”的3个关键环节为主题,整合为“区域研究:推广的架构与推进”“持有方研究:成果的凝练与开发”“学校研究:成果的衔接与融通”“教师研究:
本书是宝山区获批的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的区域实践研究”的核心研究成果。全书分为三大篇章共六章,分别从理论建构、实践推进、成效展望三个方面对宝山区“五育融合”的探索进行了阐述。笔者立足于宝山区“五育融合”的实践推进,结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区域文化的特质、支持系统的构建等多方面要素,进行理论阐述、调查研究、梳理总结,并展开愿景展望,希望通过对初见雏形的宝山区“五育融合”区域教育生态和获奖案例的分享,做好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广、辐射,展现宝山教师对教育质量提升、
新时代的不断发展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探索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的育人模式,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之需。本书共分为七章,前两章对“三全育人”和文化育人的内涵、特征、功能以及发展现状和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方便读者初步了解两者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后,以“三全育人”为基本理念,详细地阐述了校园文化、“立德树人”文化、生态文化、人文文化、科技文化及网络文化的内涵与实现路径。本书体系完整,视野开阔,层次清晰,紧抓时代脉搏,客观分析了“三全育人”理念下文化育人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比较全面地阐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教育变革中教师的生存和发展状态研究(BAA170016)研究成果。本书从教育变革与教师发展的关系入手,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考察了教育变革过程中教师群体的分化特征,并以名师新秀新手沉默者等为分析对象,基于教师工资制度和教师职称制度比较研究不同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状态,进而反思教师的工作生活和个人生活、教师的生存和发展边界、教育变革和教师发展代价等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