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与燕妮举行了婚礼后,贵族出身的燕妮与马克思患难与共,共同度过38年的艰苦而动荡的生活。而早在1836年夏天,18岁的马克思就与22岁的燕妮约定了终身,至死未渝。燕妮的一生,无论是作为马克思的“秘书”、工人运动的实际参与者,还是作为惊世骇俗的爱情与婚姻生活的经历者,都无愧于那个伟大的年代与事业。燕妮的《动荡生活简记》,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华丽词藻,却为我们留下了伟大的年代与事业最真实的点滴记录。 除了马克思夫人燕妮的《动荡生活简记》,本书还收录了恩格斯的《在燕妮·马克思
本书从马克思的政治活动、人物交往、漂泊轨迹、生活轶事,到马克思从事革命活动、著书立说的艰辛付出与经济支撑等各方面,都做了叙述。本书还阐述了马克思的著作文章和思想体系,并对马克思一生所运用的思维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马克思的朋友圈,不仅是记录马克思生活的小天地,也是展现他世界观的大舞台;不仅是友谊小船的避风港,也是思想碰撞的辩论场。《马克思的朋友圈》以权威史实为基础,用通俗有趣的语言,讲述了马克思和朋友之间跌宕起伏的动人故事。这些朋友中,既有马克思的“第二个‘我’”和“置顶好友”恩格斯、“星标好友”海涅、沃尔弗、威斯特华伦、费尔巴哈等重要思想伙伴,还有李卜克内西、倍倍尔等战友和学生,以及蒲鲁东、鲍威尔、拉萨尔、巴枯宁等理论对手。书中配有100余幅图片,这些图片以微信朋友圈的形式,展现马克思及其好友的所见所闻
暂无
本书主要聚焦如何理解千年第一思想家、如何拧紧人生“总开关”、如何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如何占据真理和道义两个制高点、如何奏响理想与友谊交响曲、如何实现事业和爱情双丰收、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七个如何”,呈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革命观、爱情观、幸福观、求学观、金钱观、择友观、择业观“十观”。本书期待通过形象化、立体化的方式,展现作为顶天立地伟人和有血有肉常人的马克思,展现跨越历史长河、具有永恒魅力的马克思主义,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走近马克思,与马克思心灵相通、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读懂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