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积雪地面观测规范》从积雪地面观测属性的定义、积雪剖面属性的观测规范、积雪综合观测场设置、积雪样方观测4个方面介绍积雪地面观测规范,具体内容分为6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介绍地面观测的意义。第2章对积雪地面观测常见的积雪物理属性、化学属性和电磁波属性进行定义。第3章介绍各积雪属性的观测规范,包括使用仪器、观测步骤和注
本书共十章,坚持科学分析、突出重点,从宏观政策、对策应用相结合的角度系统阐释广西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条件、面临形势、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等。前三个章节重点分析了广西应对气候变化的应对基础和基本形势。第一章基于自然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维度分析了广西应对气候变化的应对基础。第二章是有关广西应对气候变化的评估研究,并从宏观
本书是第一部专门研究安徽省金矿床的专著。主要围绕安徽省近年来发现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独立岩金矿床,依据大量的野外地质事实和找矿实践,配合成矿地球化学数据研究资料,系统总结了安徽南部金成矿条件和时空分布规律,划分了成矿远景区。本书主要对典型金矿地质特征进行了细致描述,配合年代学、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和深
本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地质遗迹的基本概念、地质背景、基本属性,基于知识旅游的地质遗迹三重认知,地质遗迹成景,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第二部分介绍旅游地学学科构成体系、特点及研究内容;第三部分介绍地质公园规划、建设,展望地质公园、国家公园的融合及可持续发展。全书浅显易懂,在直观介绍具体地质遗迹及形成过程中普及相应的
本书以新疆中部天山为核心研究区,围绕天山南北坡及山麓尾闾湖进行空气、表土和沉积剖面中的孢粉学研究。旨在根据现代植被与气温、降水等气象因子的关系,建立表土花粉和气候的数学模型,结合来自典型湖沼沉积的具有14C测年序列支持的较高时间分辨率的孢粉学研究,恢复并定量重建该区中全新世以来植被与气候演变规律,从而探讨天山中部南北坡
本书系统地研究孟加拉湾及邻区盆地发育的板块构造背景、结构和构造特征、构造沉积体系、盆地形成及演化,指出孟加拉湾及邻区发育着主动大陆边缘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孟加拉湾残留洋盆地和孟加拉复合盆地四种成因类型的盆地,并对各类盆地的结构、构造、沉积充填、演化及动力学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本书主要介绍了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在地质环境中的各项地质特征和识别标志,并系统阐述了依据这些地质特征及识别标志发展起来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微生物、取样等方面的多种技术手段,包括多道地震、浅层地震剖面、单道地震、侧扫声呐、海底多波束、海底摄像、地球化学分析、地质微生物勘查、测井及钻探取心技术,以及声学、地震和电磁等新
《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绿皮书(2019)》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沿海湿地保护十大进展、最值得关注的十块滨海湿地、沿海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红树林保护专题等。《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绿皮书(2019)》首先梳理了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我国在湿地保护法制建设、湿地保护修复政策及成效、公众意识与民间机构参与,以及国际合作与
石漠化是中国西南岩溶山地严重的土地退化结果,本书构建了喀斯特石漠化发生、发展与转型演变的理论研究框架,并以西南岩溶山地脆弱生境典型区县和典型流域作为研究案例,基于研究区遥感影像资料、局部地区高精度影像及野外踏勘实测数据等长时间序列数据源,深入探讨了石漠化评价方法及其长期演变趋势;在反映案例区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的同时,揭
本书紧密围绕地震滑坡的持续活动性与灾害效应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四川西昌市的邛海流域为研究区,利用野外调查和航空影像对邛海流域滑坡发育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史料搜集、统计分析和数据类比等手段,探究流域滑坡的地震成因及其历史地震激发事件;进一步采用统计分析、理论计算、试验分析和典型案例研究相结合方法揭示震后滑坡长期活动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