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7章,主要内容包括高放废物固化基材概述、钆锆烧绿石的结构与性质及其作为高放废物固化基材的特点、粒子辐照技术原理及其在材料领域的应用,以及钆锆烧绿石三/四价锕系模拟核素、双锕系模拟核素、模拟TRPO废物、U3O8等固化体的辐照效应(包括α及重离子辐照);通过对辐照后的固化体的微观形貌和微观结构的分析,总结烧绿石作为
《海洋地球化学》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元素在海洋中的含量、通量、分布、迁移,元素在海洋中的存在形式,元素在海洋沉积物中的丰度,元素地球化学过程等方面的内容,主要特色包括:首先在元素组成、分布、分类及物理化学性质的经典理论基础上,融入学科发展的新内容;然后将海洋有机化合物、有机质成岩作用及油气生成、生物标志化合物与古环境的相关
《喀斯特石漠化演变过程刻画与信息挖掘技术》研究喀斯特石漠化演变过程刻画与信息挖掘的技术,以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县域为研究区,通过地面调査、遥感反演、经典统计、地统计和空间分析等多种手段,从石漠化监测、驱动机制和模拟预测3个方面内容对石漠化动态演变过程进行全面刻画。在喀斯特石漠化遥感自动制图、石漠化演变驱动机制、石漠化
《GNSS反射信号海洋遥感方法与应用》简要介绍典型海洋遥感方法,系统分析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反射信号的处理方法,并深入阐述其海况探测应用、海面高度测量、海冰探测,在溢油、海洋盐度和成像等应用方面的探索。《GNSS反射信号海洋遥感方法与应用》内容涉及海洋遥感应用的多种不同配置,包括岸基、机载和星载等,海面高度测量
《沙漠与河流地貌格局》系统介绍了中国北方干旱区沙漠与河流交互地貌格局,并重点论述了不同尺度的风水交互作用及其表现;较全面阐述了风水交互作用的地貌时空格局特征及其对风水交互作用的响应,划分了风水交互作用地貌类型,构建了风水交互作用下河谷风沙地貌发育演变模式。《沙漠与河流地貌格局》重视知识更新和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反映了风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联合资助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系列报告,针对重要前沿领域的交叉学科和新的学科生长点,分析学科特点、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指出关键科学问题、发展目标与重要研究方向,提出有利于学科发展的资助机制与政策建议。研究报告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相关领域管理决策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是社会公众了解我国学科发展
《星载雷达高度计数据处理及陆地应用》从分析星载雷达高度计发展概况及趋势入手,论述星载雷达高度计的应用领域及研究现状,介绍星载雷达高度计原理和测高数据处理方法,展示星载雷达高度计数据在湖泊水位监测、冰盖高程变化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探讨包括天宫二号三维成像雷达高度计和合成孔径干涉雷达高度计等新型星载雷达高度计数据的处理及应用
本书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新疆北部晚古生代大规模岩浆作用与成矿耦合关系研究”项目成果。本书系统阐述了新疆北部晚古生代岩浆作用特征、与岩浆作用有关的成矿作用并对新疆北部晚古生代构造-地貌特征及演化进行了分析,重点以新疆北部晚古生代(特别是石炭纪-二叠纪)内生金属矿床集中巨量爆发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其深部动力学机制。创新性地提
《云南东川雪岭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模式研究》基于地质资料分析与现场地质系统调查,针对东川雪岭厚覆盖大隐伏矿区找矿难题,以区域成矿学、比较矿床学和找矿系统工程学为指导,以岩相古地理—构造岩浆沉积成矿作用—矿床地球化学—综合成矿模型为主线,以浅部铜多金属矿化线索和衍生成矿信息对深部地质成矿信息追溯和反演,对
本书为2018年12月在广东召开“2018海洋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论文专辑,共收入会议主题相关的论文和学术综述18篇。内容聚焦“海岛历史”,围绕海岛环境与海洋社会变迁、海岛网络与海域交流、海岛开发与治理、海岛知识与海洋权益等议题,涉及亚洲、南太平洋等广阔海域,在研究内容与方法、理论上均有新意,展示了我国海洋史学青年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