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土彩陶全集》对经科学考古发掘、出土地点明确的典型彩陶器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介绍。所收彩陶器主要来自公立博物馆及文博管理部门的收藏,全集以新石器时代彩陶为主要内容,兼顾了彩陶所属时代、特色,注重突出标准器和艺术品。分省设卷(册),共10卷(册)。各卷(册)以年代为序,每卷(册)收录230余件彩陶,共计2300件以
潘湖遗址位于开封市区中心北部的龙亭公园一带,大部分被淹没于龙亭公园范围内的潘湖和杨湖底部,潘湖遗址发现于1981年春,当时,开封市的园林部门在潘湖中堆筑湖心岛的过程中,意外地触摸到了明代周王府的遗迹,由此拉开了开封城下城考古的帷幕,蒙在开封城下城之上的神秘面纱也随之被层层揭开。《开封潘湖遗址考古发掘报告》为潘湖遗址多年
《石窟寺研究》是我国在石窟寺考古、寺院遗址考古、佛教艺术及石窟保护科技领域的本全国性专业刊物,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和龙门石窟研究院合办,以以书代刊的形式出版。2010年至2020年,每年发行一辑,共出版十辑;自2021年起,改为每年发行两辑。我们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以刊发研究石窟寺领域的学术成果
大家雅事丛书旨在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学者进行学术访谈和人生访谈,记录下他们对人生和学术的思考,使得珍贵的学术思想得以传承,并为后辈学者树立起榜样,也从另一个角度彰显了我院40多年来在社会科学界的成果。本书为丛书之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原所长周弘自述集,主要讲述其成长经历、求学之路、研究领域以及对学术、对人生的一
《清史论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办,是一本面向海内外的清史研究学术论文集刊,创办于1979年。本集刊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颇受学术界的重视,潜心研究、学风严谨、把握学术前沿是其重要特色。书中所收文章,既有清代考辨历史的研究文章,也有涉及清代学术史论的研究文章;既收录有关清代传统文化的博学鸿词科研究,也收
《清史论丛》走到2019年时,已有四十载。四十年来的学术路上虽历经风雨,但该刊能稳健前行,所依靠的是一批有坚定理想、有真挚情怀、有勇于献身科研精神的师友同人。为纪念该刊创办四十周年,古代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从过去四十周年所刊文章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能彰显清史研究走向的文章进行集结,以便能较为完整呈现四十年来清史研究学者
本书在田野调查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还原苗族从中国离散到老挝,再从老挝离散到西方的历史过程,同时描述目前赫蒙族在老挝内部的迁徙趋势。本书选取三个典型村寨,分别从经济互动、宗教变迁和婚姻嬗变三个角度讨论赫蒙族在居住国老挝的现实境遇,揭示了老挝赫蒙族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生存策略,分析了其在不同场景中的家族认同、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
《穹谷寥星:魏坚北方考古文选.拾零卷》是作者从事内蒙古中南部史前考古学文化研究和蒙古高原历史时期考古学研究的综合性文章自选集。《穹谷寥星:魏坚北方考古文选.拾零卷》分为始末篇、拾遗篇、补阙篇、评介篇、访谈篇、追念篇和岁月篇七个篇目。分别是对多年来若干重大考古发掘项目的始末介绍,对发表的西夏长城考古成果和四十年来辽金元考
過去二三十年,大量反映中國秦漢時期社會制度、文化的珍貴簡帛文獻的出土與及時公佈,極大充實了秦漢史、文獻研究的資料庫。這些新材料在早期解讀中由於缺乏足夠的文獻、文例參考,在文字釋讀、簡冊綴合、歷史內涵發掘等方面存在頗多可改進之處,影響學界對其文本內在信息的充分利用。《新出秦漢簡帛叢考》收集了作者十多年來在秦漢簡帛文本解讀
《中国边疆学》(第十四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新疆智库联合主办。本辑选入有关边疆史研究的论文17篇,包括中国边疆史研究述评(1949~2019)专稿、边疆学理论研究、当代中国边疆与周边关系、东北边疆研究、北部与西北边疆研究、西南边疆研究等方面,希望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