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民族考古》是已故著名考古学家、原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童恩正教授创办并长期担任主编的一份以研究中国南方以及东南亚地区民族学、考古学为主要目标的大型学术丛刊,是四川大学考古学科的代表性学术成果。自1987年创刊以来,目前已经出版25辑。《南方民族考古》(第二十七辑)共刊发考古发掘简报4篇、研究文章10篇。考古发掘简报有
《考古学集刊》创刊于198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原每年出版一集,自2021年起改为每年出版两集,主要刊登长篇田野考古发掘报告、考古研究论文,以及有关科技考古、实验考古的报告和论文等与考古学相关的论作。自2017年《考古学集刊》第20集开始进入我社出版,2023年入选cssci收录集刊。本书为第29集。本
本书是福建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2010—2020年水下考古调查与保护成果报告。书中介绍了圣杯屿及其周边海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沿革,2014、2016年两次水下考古调查工作概况、遗址状况和出水文物,2011、2020年两次破获的圣杯屿沉船遗址盗捞案件缴获文物的情况,并通过将圣杯屿沉船遗址出水文物与龙泉窑考古发掘及海外
泉州湾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具河口、滩涂、垦区、红树林、米草、海岛等生境和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多样性较高。本研究于2008~2009年在泉州湾开展了四季度大面调查,在泉州湾鉴定海洋生物770种,在国内较早开展海洋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等特征有机污染物分析,并溯源至泉州湾周边晋江、石狮等地的造鞋、制革等产业集群,形成了邻苯二甲酸
本书是三门峡刚玉砂厂墓葬的考古发掘资料及相关研究。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对该墓葬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现战国秦汉、北魏、唐代、宋金和明清时期墓葬281座,出土各类器物700余件(套)。本书全面、系统地收录了刚玉砂厂墓葬的发掘成果,详细
探索.实践--南越文王墓发现40周年
2019年,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茂县营盘山遗址与古蜀之源学术研讨会"在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及省内外80余名著名专家、学者围绕古蜀文明源起何处、古蜀先民从何而来、文化交流等课题展开交流讨论。本书即是上述讨论课题的研究成果,包括《2017年茂县营盘山石棺葬调查勘探简报》《四川茂县
本书是水洞沟联合考古队针对宁夏水洞沟遗址第5轮(2003—2007)和第6轮考古发掘(2013—2022)成果用英文所发表的部分论文的译集。根据研究主题,分为“综述篇”、“石制品研究篇”、“年代环境研究篇”、“生物考古研究篇”、“象征认知研究篇”和“其他研究篇”共37篇论文。这些论文的作者通过**科技方法和理论视角,对
本书为苇沟-北寿城遗址2011~2014年考古工作报告,包括2011年老君沟墓地发掘、2012~2013年苇沟墓地发掘,以及2013~2014年苇沟-北寿城遗址区域性系统调查、勘探与试掘的全部资料。本书在全面公布材料的基础上,对墓葬及其他遗迹的年代与分期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研究晋南地区考古学文化的构成与演进具有一
本书是西安市东南郊黄渠头汉代墓地的发掘报告。本书系统、全面地收录了关于黄渠头汉代墓地的调查、发掘成果,为研究汉代时期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概述,交代了黄渠头汉代墓地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发掘及整理情况;第二章Ⅰ区墓葬,则系统梳理了Ⅰ区墓地内各墓的形制、出土器物等情况;第三章Ⅱ区墓葬,详细记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