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发展》融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西部大开发以来的政策效应、西部地区经济格局变动及西部地区工业空间格局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阐明了西部地区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的条件和意义,明确了特色优势产业的内涵、特征、选择及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特征,进而对西部地区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的竞争力
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是我国发达的经济支柱区域。与此同时,该地区正面临诸多的环境问题,威胁着区域可持续发展与人居环境安全。为避免、遏制或解决这些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组织了20余位院士和专家于2010-2012年就“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环境质量状况与对策”进行了咨询研究。《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环境质
《科技发展态势分析国别报告系列丛书:日本科技创新态势分析报告》将主要针对近年来日本的科技创新态势的最新进展和动向进行较全面的研究,分析日本的科技研发现状、科技战略与规划、科技创新举措、技术转移、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将重点调研近年来的科技体制调整、科技基础设施情况、科技人才政策等目前我国的相关研究还没有涉及的
京津冀区域是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并列的我国三大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集聚区域之一,《京津冀区域发展报告(2014)》将聚焦京津冀区域发展,对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空间等多个方面入手,细致分析区域发展特征和问题,全面分析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历程与现状,清楚认识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推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科学谋划区域未
《区域可持续发展导论》课程特点是综合性、交叉性、区域性、实践性。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对传统发展观进行反思对比的基础上掌握可持续发展新发展观的思想,实现观念创新;掌握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技术路线和方法手段;掌握科技、制度和文化创新对可持续发展约束目标实现的保障机制。提高综合分析发展进程中发展问题的能力,
2014年度中国经济增长报告从国民经济核算与重点统计领域的改革,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国际收支,体制改革,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宏观经济政策与体制,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七个方面论述深化经济改革与适度经济增长的问题。
2014年“两会”期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举办了以“迎接两会、畅谈改革、权威声音、高端分享”为宗旨的“‘两会’专家笔谈”,组织学者纵论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经院40余位学者提供了50余篇文章,在新浪网上独家刊载,引起媒体高度关注,也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经院一批在学术界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在笔谈中就中国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发表了真知
《搞对价格管好货币——中国开放宏观经济评论集》收录了卢锋教授2008年以来发表于各财经媒体的有关开放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讨论的文章,从开放宏观经济视角分析了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大势、人民币汇率改革问题、宏观经济与就业形势、中国式宏观调控与改革、资本回报率与产能过剩、美国经济形势与欧债危机演变、我国农业与粮食安全等方面问题,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外贸出口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怎样刺激国内消费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成为政府部门和广大学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朱高林编著的这本《中国城镇居民物质消费水平变化趋势研究(1957-2011)》探讨了1957~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物质消费水平的变化过程、变化特点、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思
“科技发展态势分析国别报告系列丛书”是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和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组织编写的。德国科技创新态势分析报告课题组编著的《德国科技创新态势分析报告/科技发展态势分析国别报告系列丛书》从科技体制、科技投入与研发产出、研究与创新政策,科技人才政策与措施、知识与技术转移、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对德国的科技创新态势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