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构造、层序、沉积、储层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四川盆地致密砂岩气藏的地质特征。在气源对比和源储组合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将四川盆地陆相气藏划分为远源、近源和源内三大成藏体系。针对三大成藏体系,明确了不同体系成藏机理与时空叠覆关系,总结了不同成藏体系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多要素耦合下的油气富集规律。以油气运聚、成藏、富集、改造过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沿海湿地保护十大进展、*值得关注的十块滨海湿地、沿海湿地健康指数、沿海湿地保护典型区域等。书中首先梳理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国在湿地保护法制建设、湿地保护修复政策、读海湿地保护体系、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湿地保护科技支撑体系、公众意识与参与机制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进展曰然后介绍了经过社会
产业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兴应用经济理论体系。海洋产业经济学以海洋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经济数据分析工具等方法对海洋产业的结构、产业组织与布局、产业发展政策等进行研究。本书基于海洋产业经济学的相关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分别对海洋产业结构的变迁、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水平、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成熟度及海洋产业经
《中国海洋经济(2018年第1期总第5期)》为2016年创办的学术集刊,由山东省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孙吉亭研究员主编,一年两期,本期为总第5期。本刊以探讨海洋经济为主旨,开辟了“海洋产业经济”“海洋区域经济”“海洋国际贸易”“海洋科技创新”“海洋文化产业”“国外海洋经济”“其他研究”等专栏,收载16篇文章。本期文章
脆弱性和适应性是全球变化,以及环境与发展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是多个科学计划的重要研究内容。人海关系地域系统是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探究其脆弱性和适应性问题具有丰富人地系统理论和引导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双重价值。《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与适应性:理论、方法与实证》采用脆弱性分析的研究思路,分析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
水是生命之源,沙是沉积性地貌之本。河流水沙作为地球生物化学循环的重要载体,是全球陆海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组成。沉积地貌是水沙变化过程的产物,河流水沙过程尤其是河流水沙-地貌的连接过程研究被列为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的核心内容。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的耦合与叠加作用,独流入海的亚热带山区型中小
本文将国际关系领域的双层博弈框架引入气候传播研究中,运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法识别出中国气候传播在国际、国内两个层面的三大利益相关者,然后以三大利益相关者为基本单位,对其从2009年到2017年在国际层面气候传播中的角色和策略转变进行分析,进而梳理其在国内层面相应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总结三大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变化特点,并给出针对
本书针对三峡地区巴东组二段(T2b2)粉砂质泥岩区挖方高边坡时效变形显著的问题,采用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粉砂质泥岩的流变力学特性,阐明粉砂质泥岩地层中边坡开挖后流变破坏机理,预测边坡变性发展趋势,为工程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粉砂质泥岩常规力学性质试验研究、岩石蠕变力学特性
本书以吐哈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低煤级煤为研究对象,在煤岩煤质、元素和矿物组成等基础分析上开展了低煤级煤的生物成因气与热成因气模拟,分析了两种模拟方式产出气的组分、产率和碳氢同位素组成特征,发现了煤岩遭受生物作用降解的生物标志化合物证据,提出了具有生物作用煤层气成因的综合判据,阐释了低煤级煤生物作用降解结构演化机制,揭示了热
风场-物源-盆地系统沉积动力学(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