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岸线资源与生态调查研究框架,紧密结合国家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采取遥感解译、模型评估、实地调查等方法技术,系统调查评估了黄河岸线资源与生态状况,并对沿岸社会经济发展、文化资源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黄河流域地理环境基础、黄河岸线资源调查与评估、黄河岸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黄河沿岸湿地类型与空
天然气水合物赋存于陆地冻土带和较深海域,具有储量大、埋藏浅、污染低等优点,是重要的潜在替代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要满足商业化的要求,必须解决好两方面的问题:经济高效的开采方法,灾害控制及环境保护。开采方法不当会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与环境问题,因此安全和环境保障是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前提。全书共五章,分别介绍水合物沉积物力学
海面船载重力测量和航空机载重力测量(简称海空重力测量)是目前探测海洋重力场的两种主要技术手段。本书全面系统地研究论述采用海空重力测量的两种技术手段测定海洋重力场的理论方法和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海空重力测量需求分析论证与技术设计、传感器性能测试与评估、原始数据归算与滤波处理、误差分析建模与精细化处理、多源数据融合与数值模型
本书涉及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多个学科交叉内容,重点描述了目前用于地震预测研究的多学科方法,从震前岩石圈-大气层-电离层-磁层耦合的物理概念及模型出发,通过震前地震学现象的地面和卫星遥感监测进一步阐述震前过程机制,涉及与地震活动相关的地表地球化学和电磁观测、大气/热观测、电离层观测等,并包含了各种地震活动异常提取技术和
本书着重介绍了地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以及经典的研究成果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使学生对地球物理学科有一个整体的、清晰的图像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及从事地球物理学或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书第一版于1985年(科学出版社),是新中国第一本系统介绍地球物理学基础理论的书,为培养该领域人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算法及应用一书首先阐述了地球物理反演理论,特别是从哲学的角度、信息论的角度、数学的角度和地质的角度,阐述了正则化反演思想的本质,通俗简明地介绍了常见非线性最优化问题的基本思想和算法。接着,本书阐述了重磁反演、电法反演、地震层析成像等单一反演方法的算法和程序实现,阐述了重磁电交叉梯度联合反演的算法和程序
本书介绍了三维地质建模与机器学习应用到江西省冷水坑银铅锌矿田成矿预测的研究过程与成果。基于冷水坑银铅锌矿田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原始地质资料,通过建立三维地质模型,运用机器学习,开展深部成矿预测研究。通过集成矿田地层模型、岩体模型、断裂模型、矿体模型,建立三维地质模型,查明矿田内成矿要素的空间展布规律,解析矿体与岩体、构造
本书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从地质构造演化、第四纪地层年代与沉积环境、含水层成因与结构、水化学与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等方面对河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调查;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地探讨了河套平原存在的高砷、高矿化等劣质地下水的分布和赋存规律及成因机制,分析了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圈定了地下水降落漏斗和
本书以陕西省为例,详细介绍西北黄土地区的地质环境背景,系统分析西北黄土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发育规律,在此基础上选取15个黄土地区典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15个治理工程案例的灾害类型包括滑坡、崩塌和泥石流3种,逐例阐明灾害基本特征,分析所采用的治理工程措施与技术方法,对治理工程的经济、社会效益,工程施工与运行维
本书是作者在近十年来地空瞬变电磁法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系统介绍了多发射源、微分脉冲的多分辨理论,将瞬变电磁场转换为高分辨虚拟波场的三维一体波场变换方法及多分辨的拟地震成像技术,并介绍了该理论及成像技术在金属矿勘查、煤矿采空区探测、高速公路探测三个重要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