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考古论纲(上编·上册)》可定位为中国音乐考古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专著,为该学科研究的大纲或总纲。《中国音乐考古论纲(上编·上册)》对构建中国音乐考古学基本学科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研究了中国重要音乐考古的发现和发掘成果,以认识中国各历史时期社会音乐生活的真实面貌,总结得失,探索中国音乐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
古钱币窖藏埋藏于周口市区运粮河畔安置房建设工地,命名为周口运粮河畔古钱币窖藏。经清理发掘,发现南北排列两处古钱币窖藏遗存。北部为陶缸窖藏,南部为砖砌窖藏。按暴露发现顺序,砖砌窖藏简称为J1,陶缸窖藏简称为J2。J1保存完整,出土钱币共计12万余枚,重约700斤。分铜钱和铁钱两种。铁钱锈蚀严重,不易分离,仅能辨识出两枚大
《北方民族考古》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主办的集刊,迄今已出版11辑。本辑内容包括考古新发现、研究与探索、北域撷英、碑铭考释四个栏目,收录论文25篇,以中国北方地区的考古学探索为重心,也包括一些重要境外考古发现的个案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界在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方面的前沿动向
《边疆考古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5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的古代人类、古代文化与环境。
《海岱考古》是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编的关于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研究的集资料性与学术性为一体的系列考古学文集。此丛书集中发表了山东省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的简报与报告,有重点地刊载了本地区考古学研究的论文。《BR》第十四辑收录了16篇发掘、调查、分析鉴定报告和7篇研究论文,为山东地区考古学文化体系的完善增添了新的材料。
《石窟寺研究》是我国在石窟寺考古、寺院遗址考古、佛教艺术及石窟保护科技领域的第一本全国性专业刊物,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和龙门石窟研究院合办,以以书代刊的形式出版。2010年至2020年,每年发行一辑,共出版十辑;自2021年起,改为每年发行两辑。我们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以刊发研究石窟寺领域的
《十件文物里的中国故事》是一部由中国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通过国宝级文物讲述中国历史故事的大众读物。中国文物众多,类型丰富,它们凝结着中国历史的智慧,反映着中国历史的厚度,展现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透过文物能够认识历史中国,能够感悟文明中国,同时也能够体会中国考古走过的峥嵘岁月。我们遴选了十件代表性文物,通过专家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唐时期河西走廊墓葬壁画整理研究”的最终成果。本书以汉唐河西历史为主轴,以汉唐时期河西墓葬壁画及出土遗物为基础,结合传世文献的相关记载,将汉唐时期河西墓葬壁画置于中国古代墓葬绘画发展演变及该时期河西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综合运用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
本书首次系统展示了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贵州省博物馆收藏的珍贵文物400余件,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战国至西汉前期、西汉中期至东汉、三国两晋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八个时期,按照石器、骨器、陶器、青铜器、铁器等器类内容进行合理编排。文物出土地点涵盖贵州省荣获的国家文物局历年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遗址。
本书收录了作者以往发表的21篇考古学论文,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聚落与社会方面的研究。共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文化的演变”有7篇论文,主要涉及黄河中游考古学文化的分期、年代、谱系关系等方面。第二单元“社会的发展”有9篇论文,主要通过聚落考古来探讨黄河中游不同时期社会结构及其变化,其中两篇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