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乡村国土空间生态、景观、社会、产业等多功能,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本书尝试将风景园林和土地资源两个学科交叉结合,探索部分特色乡村居住空间景观要素整治方法集成应用,选取部分典型案例提炼整理集成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治草的景观要素整治技术和手段;拟定不同产业类型的乡村产业空间整治技术路径,探索产业空间整治的模式;
本书是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重点项目《“三区三州”脱贫攻坚研究——以西藏为例》(项目编号2018-GMA-003)的很终成果。根据课题组2016年以来多次对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阿里等五地市的调研,本书从西藏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西藏农牧区贫困特征及致贫机理,阐释西藏农牧区脱贫攻坚实践的具体做法、农牧区脱贫攻坚
本书展现了深度贫困的察雅县在决战脱贫攻坚年所发生的点点滴滴变化,一个个平凡的故事,一段段寻常的温情,展现出的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区、市各项脱贫决策部署在基层的开花结果,正是党的群众路线最好的实践。全书分为理论篇、实践篇、故事片和媒体篇,科学总结察雅县扶贫实践的特殊性,是社会各界深入了解察雅县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示范区、生态文明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本书旨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云南扶贫的历史经验及取得的重大成就,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社会保障兜底、社会扶贫等方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在云南的实践作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充分展示了云南扶贫工作的经验、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对扶贫工作理论研究者
长株潭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以及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腹地,已占全省1/7的面积、1/3的人口,创造了全省40%以上的经济总量、70%以上的科技成果,成为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重要引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步入新阶段。新阶段发展的前景,也就是定型目标和发展模式是什么?通过对几种可能的分析比较,采用大都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办的连续出版的研究集刊,反映了国内外关于中国经济特区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研究进展和政策主张。本书是总第12期,对我国基本经济特区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经济制度变革的理论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成就与展望,
本研究全面梳理了闽西南协同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从体制机制、制造业产业、港口海运、文化旅游、金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入手,详细分析了当前闽西南协同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在广泛借鉴欧洲、英国、美国、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等国际和国内一体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研究为今后厦门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推动闽西南协同发展行稳致远
本书根据国家社科基金“新兴信息消费的环境评估及治理研究”(15XGL024)课题的研究成果,以消费经济学、管理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系统研究信息消费的环境演变过程,梳理了新兴信息消费的环境特征;阐述了新兴信息消费的关键影响因素与环境问题之间的作用机理;基于供需视角,从社会环境、供给环境、需求环境三方面设计了多层次、多维
本书主编单位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化开发研究中心,前身为1995年成立的“民族艺术研究中心”,2000年更名为“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2002年划分出“文化开发研究中心”,主编王亚南。王亚南主编的三本皮书《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中国文化产业供需协调检测报告》《中国公共文化投入增长测评报告》均为“文化蓝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