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国海洋创新评价理论联系实践进行的一次探索研究。本书作者总结十余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立足中国特色海洋创新的现实问题与长远发展,基于“摸清家底”的评价需求,以中国海洋创新理论为基础,从海洋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选择和系统应用等角度客观分析国家及区域海洋创新能力,并从海洋创新与海洋经济的关系
本书以实际监测和多方专家研讨为基础,系统记录了鄱阳湖水文、水质、土壤、湿地植物、水鸟栖息地、鱼类资源、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等信息。本书为鄱阳湖保护、监测与调控提供了技术规范,可为政府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对我国湿地监测与管理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本书阐述了风沙边界层的气流特征以及沙粒对气流的影响,介绍了风的野外和风洞观测仪器及其原理,以及风湍流、风廓线的野外观测和风洞模拟方法;描述了沙粒起动假说、沙粒运动基本形式和风沙传输动力学过程,介绍了沙粒轨迹、碰撞起跳过程、输沙率、风沙流结构等测量方法和风沙流数值模拟方法;阐述了风蚀影响因子及其作用原理,介绍了风蚀因子和
漓江流域作为典型的中国南方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相关管理机构和科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的支持下,我们对漓江流域喀斯特景观资源的分布现状、景观时空演化、自然和人为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选取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最后对喀斯特景观管理的方法进行总结,为探索典型脆弱区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有效模式
深渊,又称海斗深渊或超深渊,专指海洋中深度大于6000m的海沟和断裂带区域。受探测技术条件的限制,人类目前对深渊区域的了解十分有限,它代表了海洋科学中最后的前沿领域之一。本书是国内第一部深渊科学专业书籍,在介绍深渊基础知识的同时,阐述了深渊背景下奇特的地质、环境和生命现象,以及发生的过程及机制。
本书总结团队多年来关于我国南海与国际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富集特征差异、储层物性反演与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成果,围绕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识别与评价面临的科学难题,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岩石物理分析,系统梳理了多类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物性的定量评价技术,创建了基于统计学反演、多属性融合与循环迭代的多类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物性的高分辨
本书概括了中国沉积学的发展历史,梳理了沉积学各分支学科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了中国的研究基础和特色优势,明确了中国沉积学的国际影响与地位,拟定了各分支学科的关键科学问题,剖析了中国沉积学教育和基地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前沿、国家需求、地域特色和研究基础,凝练并提出了未来10年中国沉积学领域所要重点
陆上深层碳酸盐岩层系是当前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之一,不同地区地质背景的特殊性决定了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的复杂性。随着塔里木盆地近年来油气勘探逐渐走向立体勘探、整体评价、多层次多领域获得油气突破的战略布局,在新层位和新领域的超前地质研究准备也就显得十分必要。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平均埋深超过6000m,是未来深部油气
本书共9章,主要内容为海南省2009~2019年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评估工作成果的汇总和提炼。书中介绍了海南岛海岸带分布特征,以及海南岛周边不同区域海平面变化情况与发展趋势,并充分利用海南省十余年的海平面任务成果,展示了海南省海岸侵蚀、堤防沉降、围填海区域沉降、风暴潮灾害、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红树林等现场调查成果,分析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具有“有降水涝、无降水旱、强降水洪”的旱涝特征。本书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淮河流域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流域多尺度降水的时空演变以及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异与气候因子的遥相关关系,阐述了不同ENSO事件对流域降水过程时空演变特征的影响及其成因,探明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