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主要以中国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老年人社会参与为主题,分析了当前中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基本现状,其中包括对相关理论流变、制度沿革和支持机制变动的系统梳理,以及具体社会参与实践活动特征变迁的总结,并从意识、能力、资源和环境四个维度对其影响效应和内在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进而对社会转型与人口转变、社会保障型政策与支持型
本书以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为基础,认为社会化养老需求通过多元主体供给、多元主体之间协同供给可以形成新的、稳定有序的供给体系,可以实现社会化养老多元供给主体融合的目标。本书介绍了社会化养老多元供给主体融合的概念、分析框架和分析工具,认为融合是供给能力和制度供给两个方面结合的状态,提出了多元主体融合机制可以通过供
慢性病社会学在国内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本书旨在从村庄层面考察心脑血管慢性病人的患病经历,并致力于回答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社会结构如何影响了慢性病人的患病经历,二是慢性病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带病生存。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本书运用患病经历的理论视角,在描述村庄概况和疾病格局的基础上,考察了沙村慢性病人的病因观念、生活世界、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关于养老服务体制转型与资源整合的研究成果。第一,从养老服务需求侧的转变与供给侧的特征分析出发,首次提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是传统养老服务体制改革开端的观点,并剖析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碎片化现象;第二,特别从筹资渠道和服务供给两大方面论证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资源整合的可行路径;第三,创新性研判了从传统养老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概述谱系编制的背景、意义与方法;第二部分为序图,展示与残疾研究相关的我国地理、人口、社会经济因素的基本情况;第三部分为中国残疾分型谱系,从总计及分性别的角度,分别展示我国总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的粗现患率与年龄标化现患率的分布状况
本书以历史发展为脉络,以多党合作的实践为依据,在全面描述中突出重点内容,在历史叙述中展现关键事件,在实践作用中体现理论底蕴,使读者客观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新型政党制度是如何创立的,它的基本内涵和特色是什么,它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是如何运行的,它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它对世界政治文明建设贡献
本书运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围绕我国新社会阶层的结构性特征、组织化现状以及创新实践的典型案例三个专题展开。第一编主要分析新社会阶层的结构化,主要从新社会阶层的构成、职业流动、家庭资产、生活休闲消费方式等方面对新社会阶层进行分析。第二编主要分析新社会阶层的组织化,主要从新社会阶层组织起来的必要性、新社会阶层群
本书是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以信任、社会资本、日常仪式等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北京、上海两地分别以老年人、社会组织、行政部门为主导的三种不同类型互助养老组织的深入访谈和个案剖析,深入探讨互助养老组织的内生机制、治理机制,并从老龄福利政策视角提出培育互助养老组织的政策建议。本书围绕三个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主题一,互助养老组织的
《社区生态保障》,以生活保障理念为指导,主要利用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和案例研究方法,专门研究社区充分利用拥有的生态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其居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或天然生活资料的途径、措施、模式、保障体系,以及运作规律。本著作共计8章,主要包括如下研究内容:(1)社区实施生态保障的客观逻辑与特殊优势;(2)社区生态保障的内质分析
本书基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时代背景,依据发展经济学相关理论和结合中国实际状况,以农村劳动力和农地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农民对劳动力和农地要素处置的特殊性,通过数据统计和典型区域调研,对农民职业分化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进行了专题深入研究,揭示二者耦合发展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必要性,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