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历代词籍选本叙录、珍稀版本汇刊与文献数据库建设(16ZDA17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对千年词学史上的词选本进行了梳理,分为五部分,如唐宋词选、明代词选、清代词选、清代女性词选,以及附编民国女性词选,并对历代词选分别作了深入的专题研究。本书既有词史研究也有文献考辨,既有个案研究也有系统研
《中国诗歌研究》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诗歌研究。栏目设置有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中国诗歌理论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研究、当代海外华人诗歌研究及中西比较诗学研究、诗学史及诗学文献研究、青年论坛等。在海内外学术界有很好的声誉,是广大诗歌爱好者和广大师生的重要参考书。
《东方文学史通论》是我国一部由个人著述的东方文学史著作,运用比较文学及区域文学、世界文学的观念与方法,从文化学特别是审美文化的立场出发,将东方各国文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区域予以把握,寻求区域联系性与内在统一性,建构了严整独特的东方文学史体系,实现了东方文学史著作由以往的社会学模式向文化学模式的转型。
《日本文学汉译史》是国内外第一部中国的日本文学翻译史著作。全书将日本文学汉译置于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的大背景下,以翻译文本为中心,把日本文学汉译史划分为五个时期,围绕各时期翻译选题的背景与动机、翻译家及其翻译观、译作风格及其得失、译本的读者反应、译本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等问题展开论述,揭示了日本文学如何被中国翻译家创造性地转
《大江健三郎小说诗学研究》尝试从文本细读入手,考察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大江健三郎几部长篇小说代表作在小说形式审美层面的诗学实践,探讨大江的小说形式实验与小说主题建构、伦理诉求的关联,并结合大江的文学理论著作、文艺随笔、演讲、访谈等反映大江文艺思想的理论文献深入挖掘大江小说诗学所体现的浓厚的社会文化意蕴和强烈的现实关
本书是我国一部关于东方文学在中国译介与传播史的研究著作,采用历史文献学与比较文学的方法,将翻译文学史、学术研究史结合起来,系统地梳理了20世纪一百年间东方各国文学在中国译介与传播的历史,对东方文学译介与研究的重要成果做了评述总结,并在书后附录《20世纪中国的东方文学研究论文编目》作为正文的补充与延伸,从而较为完整地呈现
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已有一百多年学术传统,大体上经历了由浅入深、由文学评论到文学研究、由非专业化到专业化、由追求功用实用价值到追求非实用的纯学术价值乃至审美价值的发展演变历程,作为我国外国文学研究史乃至整个学术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历史阶段,对我国的社会文化、审美文化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中国日本文学研究史》作为
本书是国内外一部中国题材日本文学史著作,对一千多年来以中国为舞台背景或以中国人为主人公的日本文学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评述研究,将纵向的历史演进与横向的作家作品论结合起来,呈现出不同历史时期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及中国人形象,反映了历代日本人中国观的演化与变迁,分析了中国题材在日本文学中的地位作用与功能,指出了中国题材在日本文学
《中国比较文学百年史》是一部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学术通史著作,是在作者的《中国比较文学二十年(1980—2000)》(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二十世纪中国人文学科学术史丛书·比较文学研究》(与乐黛云合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的基础上扩写而成。全书将史学、文献学方法与学术批评结合起来,评述了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
内容简介:《稔子花》小说以农村题材为背景,描述一个农村姑娘稔子花从小喜爱学习,立志向往美丽的蓝天,长大后当一名航天员。 在成长的过程中,经过了曲曲折折,疾病的磨难,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一切困难,终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航空学院〉。〈稔子花〉小说共分二十二个章节。章以三月清明拜祖为题材,稔子花的父亲吕正能讲述了八十年代农村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