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北宋《考古图》《宣和博古图》与现代古器图录所载器物的形制、纹饰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商周礼制文化的问题,尤重考察器物与礼制文化的渊源关系,内容包括:饕餮纹文化意义考源,火纹文化意义考源,古器图录所载觥、匜考辨,古器图录所载乐器及相关文化考释等。
发表第二届全国商周青铜器与先秦史研究论坛文集,涉及商周青铜器、金文、先秦史研究三个大的板块。此为第24辑,收录30多篇学术专论,分为宋代政治法律军事、宋代文化研究、文献整理与研究、五代西夏辽金元史研究等专栏。
《阿坝金石录》系统地收录了阿坝州境内存世碑刻资料、文献碑文资料共计256通。其中存世碑刻192通,分为摩崖题记题刻、御碑、乡规民约碑、布告碑、德政碑、功德碑、家谱碑及墓碑、墓志铭及买地券、其他等9小类,其中多数是第一次对外公布的。文献碑文64通,分别摘录于同治《理番厅志》、乾隆《保县志》、道光《绥靖屯志》、道光《茂州志
本书从学科本质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艺术考古属性、方法、呈现、材料以及应用等理论问题,集中地回应了近年来的学术热点,回顾了考古界、艺术史界对于艺术考古的专业性质、方法论等问题的诸种看法,对其中较有争议的观点进行剖析,并分析了艺术考古研究近年发展的新趋势,讨论紧扣学术前沿,指出当代文化语境中,图像的呈现方法与材料的合理利用显
双庙墓地于1991~1992年进行发掘,共清理战国秦汉墓葬241座,可分为十期十四段,时间跨度从战国中期至东汉中期。墓葬形制包括竖穴土坑墓、带墓道竖穴土坑墓、斜坡墓道竖穴土坑小砖券墓、竖穴墓道洞室墓、组合墓道土坑墓。出土遗物约3100件,其中钱币约1951枚,依质地有陶、铜、铁、铅、琉璃、玉、玛瑙、石、骨、蚌器等。这批
本书力图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北京及周边地区辽代壁画墓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期分区研究,建立这一区域辽代壁画墓发展的时空框架,厘清发展脉络,总结区域特征,并与契丹腹地同类型壁画墓进行比较,最后结合文献史料对北京及周边地区辽墓壁画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及文化渊源进行分析和探讨。
汀江发源于福建西部宁化县木马山北坡,为韩江流域上游的两大支流之一,流经长汀县、武平县、上杭县、永定县,并于永定区峰市镇出境,流入广东大埔县三合坝,与梅江汇合。汀江是福建省仅次于闽江和九龙江的第三大江,为闽西境内第一大江。汀江流域属于龙岩市所辖,龙岩市又称闽西,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处武夷山脉南段,西以武夷山脉与江西交界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6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的古代人类、古代文化与环境。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6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
本书对2015-2016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为配合城市基本建设,在北京丰台南苑地区开展的三项考古工作进行详细记录。本书对南苑汉墓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墓葬概况、随葬品及随葬品分期年代进行了翔实的论述。为汉代墓葬及北京地区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本书是宝丰廖旗营墓群的田野考古发掘报告。全书以墓葬为单位,系统地介绍了汉代至明清时期132座墓葬、2座瓮棺、3座窑址的发掘成果,对研究平顶山市乃至豫西南地区的墓葬发展序列、丧葬制度以及明代家族墓地提供了丰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