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政策工具视角切入这一治理问题,探究了不同政策工具对雾霾治理效果的影响。基于对雾霾治理政策工具的梳理,将其分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CCR)、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MBR)和非正式型环境规制(IR)三类,并分别选用“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工业增加的比重”“各省排污费收入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各省环境信访量”作为三种政策
在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地方政府及企业如何核算、管理及降低碳排放将成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为此,一个新兴的行业——碳管理行业应运而生。根据有关机构的推测,为了实现我国的“双碳”目标,未来碳管理人才需求量将为数百万人,而当前的实际从业者不足万人,存在非常大的人才缺口。本书从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碳排放管理员出发,详细介绍碳核
《陆地生态系统碳过程室内研究方法与技术》系统概括了陆地生态系统碳过程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总结了当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陆地生态系统碳过程室内研究方法与技术》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植物碳输入过程研究系统及分析方法、有机碳组分及分解过程研究方法、微生物固持与转化研究系统及技术、土壤微生物群落分
这是一本风格鲜明、配有经典工程案例的环境工程技术经济学教材。本书介绍了环境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选用大量突出环境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实例,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主要内容包括:现金流量的构成与资金等值计算、工程项目技术方案的经济评价指标与方案比选、技术经济预测、价值工程;环境工程项目技术经济要素、融资与税
本书以“花园”为切入口和聚焦点,重点关注昆虫与花园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旨在向大众介绍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在最贴近人类生活的区域是如何运作的。书中作者以“园丁”自居,从自身打理花园的经验出发,介绍了大量科学、有机且切实可行的植物栽培方式,破除机械化农业和单纯追求城市景观导致的部分错误栽培观念和种植误区。作者指出,在种植中大量
本书针对生态工程固碳评价过程中的理论方法和认证体系等关键问题,以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草)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牧还草等六大生态工程为研究对象,在实地实验调查和文献收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野外实测数据的综合分析,揭示了中国不同区域生态恢复过程中碳累积的分布规律,提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偏二甲肼的气相转化物与氧化机理、废水处理过程中亚硝基二甲胺等有毒污染物的控制、高级氧化法催化剂的作用。本书共10章,分别是偏二甲肼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环境化学转化动力学基础、环境中偏二甲肼氧化机理初步分析、气液偏二甲肼与臭氧反应过程机理、偏二甲肼自动氧化反应过程机理、偏二甲肼废水氧化降解方法及催化剂的作
本书以环境史、区域社会史为视角,从水资源环境变迁、行政区划分割性与淮河水系整体性矛盾、利益驱动机制与水事纠纷问题产生的内在逻辑入手,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淮河流域水资源环境变迁的进程、动因、表现及其特点,研究了淮河流域水事纠纷的产生、类型及预防和解决,剖析了安徽霍邱城西湖围垦纠纷及其解决这一典型个案,总结了有利于
本书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生态水文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通过大量野外调研、数据收集与整理,综合运用水文学、水动力学、景观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流溪河流域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环境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研发了一套流域景观格局时空变化规律的多尺度分析方法,揭示了流域—廊道—河段多个维度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以及生态
《环境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实验》主要为高等院校环境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实验课程而编写。全书共36个实验,涵盖环境生物学、生态毒理学、环境毒理学、污染生态学、环境微生物、生物净化、生物监测、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相关实验及操作。本教材内容丰富、新颖,理论和实操性兼备,既可作为环境生态学、环境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