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在地震和地壳形变领域的应用研究为主线,针对地震活动和断裂带运动变形的特点,阐述了InSAR和GPS的基本原理、理论模型及数据处理中的误差改正方法;从地震周期形变的震间-同震-震后不同阶段入手,分析断层带在地震孕育、发生和震后调整不同阶段的形变场时空演化特征,从断层模型建模、形变场模拟和运动学参数反
本书以作者及其科技团队在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领域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为主线,结合作者作为总设计师、投资近20亿元的“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建议书及科研报告的编写,理论结合实际,以理论分析和大量的实例介绍,系统讲述了台网设计、数据处理、运维监控、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相关关键技术、地震速报、系统集成等内容。
本书从地震反演技术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详细叙述了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的方法、原理及实现过程;然后通过理论模型和不同类型的实际地质模型验证波形指示反演方法的精度和对不同地质条件的适用性;最后利用波形指示反演开展了陆相薄互层预测、煤层强屏蔽下的薄砂岩预测、深层薄储层预测、海相页
本书以漫游时间科学馆的形式,向读者介绍时间的来龙去脉,系统展示古今中外计时技术和授时技术的发展,描绘信息化时代高精度时间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以及中国现代时间工作的发展历程。书中展示了一些时间科学原理,揭示了一些科学道理和启示,融入了一些历史和人文知识。同时,以展览馆为线索,融美学于科学之中,图文并茂,让读者充分领略时间科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水文地质学》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水文地质学科发展历程和明确科学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水文地质学科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系统总结了地下水流、地下水水质、生态水文地质等水文地质学重要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一步明晰了上述领域的科学意义与战略价值、关键科学问题和优先发展方向;在凝练和把握重要的学术方向基础上
《页岩储层结构面及地应力》从页岩储层结构面及地应力的研究成果入手,着重介绍了我国页岩储层孔隙结构、节理、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地应力场扰动,全面总结了页岩储层结构面的识别与描述方法、宏微观多尺度结构系统表征方法、地应力场测试方法与建模、压裂力学机理及储层地应力扰动规律等。《页岩储层结构面及地应力》共9章,分别为绪论、页岩储层
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在多年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地理学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浙江地区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优势资源进行了归纳总结而打造的一部兼具基础知识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的实习教材。全书分为七章,主要内容为浙江省自然地理概况、浙江省自然地理学实习计划、地质学野外实习、地貌学野外实习、植物
本书是作者根据对挠力河保护区的野外调查并参考有关资料撰写而成。书中介绍了挠力河保护区的概况、湿地类型及景观变化,以及挠力河保护区的湿地植物资源、湿地动物资源、湿地水资源与水环境。在此基础上对保护区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水文调蓄及固碳等生态功能进行了评估,最后对保护区湿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建议。
本书通过野外考察数据和遥感影像资料,对2016年7月和9月发生在西藏阿里地区的两次阿汝冰川冰崩事件进行了考察研究,阐明了冰崩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冰崩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冰崩科学预警的构架计划。本书还详细介绍了目前冰崩的研究方法,阿汝冰崩实地考察过程,新方法、新技术(地震仪和连续GPS)在冰川监测中的应用等。本报告共分8章
《中国海洋经济》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主要刊载海洋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与海洋经济紧密相关的研究论文、书评等。本书为第11期,分为海洋产业经济、海洋区域经济、海洋文化产业、书评四个部分,内容涉及海洋经济工业化、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文化旅游、中国船舶工业、海洋绿色产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