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保教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速记幼儿园
					 定  价:20 元 
					
								  丛书名: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当前图书已被 1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 著
- 出版时间:2016/12/1
- ISBN:9787510072260
- 出 版 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中图法分类:G615 
- 页码:400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64开
 
 
	 
	 
	 
	
	
	
		
		《中公版·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保教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速记幼儿园》根据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的考试大纲和考试情况,构架起以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游戏活动与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及教育评价共七章内容的知识体系,是一本专门针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学科的专用复习教材。本教材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从基本、重要的考点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各个知识点,使考生对知识点有足够透彻的印象和理解。
		
	
                                《中公版·201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保教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速记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在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在深入把握考生备考需求的基础上,追求讲解的清晰透彻,既有深度的知识分析,又有精彩的真题讲解,使考生学练结合。本书针对广大考生需求,设计了64开版面,方便考生随身携带,充分利用点滴时间。希望本书能够帮助大家从整体上认识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特点,在大程度上掌握考点,提升学习效率。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 
第一节婴幼儿发展概述/2 
高频考点提要/2 
高频考点速记/2 
一、婴幼儿发展的含义/2 
二、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3 
第二节儿童发展理论/6 
高频考点提要/6 
高频考点速记/6 
一、成熟势力说/6 
二、行为主义的观点/7 
三、精神分析理论/10 
四、认知发展理论/15 
五、文化历史发展理论/17 
第三节婴幼儿的身心发展/21 
高频考点提要/21 
高频考点速记/21 
一、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21 
二、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22 
三、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31 
第四节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的规律/33 
高频考点提要/33 
高频考点速记/33 
一、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33 
二、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36 
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38 
高频考点提要/38 
高频考点速记/38 
一、幼儿注意的发展/38 
二、幼儿感觉的发展/45 
三、幼儿知觉的发展/50 
四、幼儿观察力的发展/58 
五、幼儿记忆的发展/60 
六、幼儿想象的发展/67 
七、幼儿思维的发展/72 
八、幼儿言语的发展/87 
第六节幼儿情绪、情感发展/100 
高频考点提要/100 
高频考点速记/100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100 
二、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101 
三、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106 
第七节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107 
高频考点提要/107 
高频考点速记/107 
一、幼儿个性/107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125 
第八节幼儿的个体差异/138 
高频考点提要/138 
高频考点速记/138 
一、幼儿个体差异类型/138 
二、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141 
三、针对个体差异的适宜性教学/142 
第九节幼儿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143 
高频考点提要/143 
高频考点速记/143 
一、观察法/143 
二、谈话法/145 
三、作品分析法/145 
四、实验法/146 
第十节幼儿身心发展中出现的问题/147 
高频考点提要/147 
高频考点速记/147 
一、幼儿身体发展中的常见问题/147 
二、幼儿心理发展中的常见问题/155 
考点强化练习/158 
参考答案及解析/161 
第二章学前教育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概述/164 
高频考点提要/164 
高频考点速记/164 
一、教育的概述/164 
二、教育目的/166 
三、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169 
四、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170 
五、教育与经济的关系/171 
六、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71 
七、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72 
第二节幼儿教育/174 
高频考点提要/174 
高频考点速记/174 
一、幼儿教育的含义/174 
二、幼儿教育的性质/175 
三、幼儿教育的意义/175 
四、幼儿园教育目标/176 
五、幼儿教育的任务/177 
六、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依据/179 
七、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179 
第三节幼儿教育发展/180 
高频考题提要/180 
高频考点速记/180 
一、学前教育思想的萌芽阶段(19世纪初期之前)/180 
二、学前教育思想理论化时期及其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182 
三、学前教育学的发展的新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193 
第四节学前教育的原则与特点/195 
高频考点提要/195 
高频考点速记/195 
一、学前教育的原则/195 
二、学前教育的基本特点/201 
第五节幼儿园班级管理/202 
高频考点提要/202 
高频考点速记/202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概述/202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方法和原则/203 
第六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8 
高频考点提要/208 
高频考点速记/208 
一、总则/208 
二、教育内容与要求/210 
三、组织与实施/224 
四、教育评价/228 
考点强化练习/234 
参考答案及解析/235 
第三章生活指导 
第一节幼儿园一日生活/240 
高频考点提要/240 
高频考点速记/240 
一、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概念/240 
二、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240 
第二节幼儿的生活常规教育/249 
高频考点提要/249 
高频考点速记/249 
一、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概念、意义/249 
二、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内容/250 
三、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要求/250 
四、幼儿生活常规教育常用方法/251 
五、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途径/252 
第三节幼儿保健常规及疾病预防/253 
高频考点提要/253 
高频考点速记/253 
一、幼儿卫生保健常规/253 
二、疾病预防/265 
第四节幼儿的营养需求常识/271 
高频考点提要/271 
高频考点速记/271 
一、为幼儿提供合理膳食/271 
二、制定合理的膳食制度/272 
三、开展营养教育活动/272 
四、六大营养素/273 
第五节幼儿园常见安全问题/281 
高频考点提要/281 
高频考点速记/281 
一、幼儿园常见安全问题及处理方法/281 
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法/294 
考点强化练习/296 
参考答案及解析/298 
第四章环境创设 
第一节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和策略/302 
高频考点提要/302 
高频考点速记/302 
一、幼儿园环境概述/302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304 
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304 
四、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308 
五、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总体策略/309 
六、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313 
第二节常见活动区/314 
高频考点提要/314 
高频考点速记/314 
一、活动区域的设计/314 
二、活动区域材料选择及投放要点/316 
考点强化练习/317 
参考答案及解析/318 
第五章游戏活动的指导 
第一节幼儿游戏概述/322 
高频考点提要/322 
高频考点速记/322 
一、幼儿游戏的含义/322 
二、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322 
三、幼儿游戏的种类/323 
四、游戏的主要功能/329 
第二节幼儿各年龄阶段的游戏特点及指导/332 
高频考点提要/332 
高频考点速记/332 
一、幼儿各年龄阶段的游戏特点/332 
二、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336 
三、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337 
四、幼儿园各类游戏活动的指导/340 
考点强化练习/348 
参考答案及解析/349 
第六章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理/352 
高频考点提要/352 
高频考点速记/352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含义/352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352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354 
第二节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与指导/356 
高频考点提要/356 
高频考点速记/356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概述/356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流程/359 
三、具体活动计划设计应注意的问题/364 
考点强化练习/364 
参考答案及解析/365 
第七章教育评价 
第一节幼儿园教育评价概述/368 
高频考点提要/368 
高频考点速记/368 
一、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作用/369 
二、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类型/370 
三、幼儿园教育评价的要素/375 
四、幼儿园教育评价的方法/376 
第二节学前儿童发展评价/380 
高频考点提要/380 
高频考点速记/380 
一、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内容/380 
二、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方法/381 
第三节教师发展评价/388 
高频考点提要/388 
高频考点速记/388 
一、教师发展评价的内容/388 
二、教师发展评价的方法/389 
第四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391 
高频考点提要/391 
高频考点速记/391 
一、活动目标的评价/391 
二、活动内容的评价/391 
三、活动方法的评价/392 
四、活动过程的评价/393 
五、活动环境和材料的评价/393 
六、活动效果的评价/393 
考点强化练习/394 
参考答案及解析/395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97
  章 学前儿童发展 
  本章内容对学前儿童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涉及考点较多。在历年教师资格的考试中,本章所占的比例非常大,题型覆盖面广,各种题型都会出现。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幼儿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语言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幼儿情绪、情感、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幼儿的个性差异及影响因素等众多知识点都是考查的重点。考生不仅要牢固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还要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儿童发展的实际问题及其原因。在复习时,考生要将本章作为重点,全面把握,高效复习。 
  节?婴幼儿发展概述 
  高频考点提要 
  1.婴幼儿发展的含义;2.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高频考点速记 
  一、婴幼儿发展的含义 
  婴幼儿发展是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生理发展是指婴幼儿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包括形态的增长和功能的成熟。心理的发展是指婴幼儿的认识过程、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对学前儿童来说,其身体的发展与心理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儿童年龄愈小,其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愈大。 
  二、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客观因素 
  1.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奠定儿童身心发展个体差异的初基础。 
  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但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首先,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的只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其次,遗传素质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后,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又叫生理发展,是指身体结构和机能生长发育的程度和水平。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①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②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③生理成熟的个体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体差异的生理基础。 
  2.社会因素 
  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提供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社会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从根本上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二)主观因素 
  1.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客观因素影响的过程,儿童心理本身也是积极地参与并影响这个发展过程。儿童年龄越大,主观因素对其心理发展的作用越明显。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外部因素,它们的影响作用只能通过儿童心理发展本身的内部因素来实现。 
  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可以概括为新的需要和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两个方面。需要通常表现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和倾向。教育的任务就是根据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提出恰当的要求,激发儿童新的需要,使儿童产生新的矛盾运动,从而促进其心理发展。 
  第二节?儿童发展理论 
  高频考点提要 
  1.成熟势力说;2.行为主要的观点;3.精神分析理论;4.认知发展理论;5.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高频考点速记 
  一、成熟势力说 
  成熟势力说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决定机体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因此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学习与外环境有关,并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因为引起变化的原因是成熟的顺序或机体的机制所固有的,学习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格赛尔的这种观点主要来源于其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 
  二、行为主义的观点 
  行为主义学派创立于20世纪初期,是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华生、斯金纳、班杜拉是行为主义学派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其学习理论主要是联结论和刺激-反应论。这一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学习是环境刺激与学习者行为反应之间的联结过程。行为主义学派注重学习的外部条件对学习的影响,又注重学习者对环境的行为反应。 
  (一)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认为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行为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已知刺激能预测反应,已知反应能推断出刺激,这就是“刺激(S)-反应(R)”理论。华生否认遗传的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因此,学习本质上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 
  (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华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来解释行为的习得。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是经典条件反射中由刺激引发的反应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他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所谓正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增强了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所谓负强化,是由于几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结果都是增强反应的概率。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 
  所谓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班杜拉认为由直接经验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即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实现。 
  2.观察学习的过程 
  (1)注意过程: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景的过程; 
  (2)保持过程: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他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储; 
  (3)再现过程: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的行为; 
  (4)动机过程: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 
  3.强化的种类 
  (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 
  (2)替代性强化: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 
  (3)自我强化:观察者根据自己设立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从而对榜样示范和行为发挥自我调整的作用。 
  考题再现 
  【2015年下半年真题】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 
  A.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学会分享 
  B.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儿童学会分享重要的学习形式 
  C.儿童能够学会分享是因为儿童天性本善 
  D.儿童学会分享是因为成人采取了有效的奖惩措施 
  【答案】A。解析: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幼儿社会行为获得重要方式,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A选项符合班杜拉的观点。 
  三、精神分析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奥地利的西蒙·弗洛伊德(1856—1939),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次从精神动力学和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幼儿的发展和行为进行了描述。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发展上存在三个主要的、连续的阶段,这些阶段主要反映在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发展过程中。 
  1.本我 
  弗洛伊德学派认为,婴儿的所有活动都是“本能冲动”(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倾向)以及原始的反射,“本我”是由大量不受约束的精神能量组成的,这些精神能量几乎不顾一切地追求欲望的满足。因此,“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 
  2.自我 
  婴儿在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马上得到满足,婴儿逐渐知道了不能随时随地发泄。成人的要求与儿童的愿望之间会发生冲突,“本我”的冲动与现实之间的不断冲突导致了人格的第二种水平,即“自我”的发展。“自我”是人类人格中的理性水平,是在与环境的关系中儿童逐步形成的一种心理组织。“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它是人格的心理成分,一方面使本我适应现实的条件,从而调节、控制或延迟本我欲望的满足,另一方面还要协调“本我”与“超我”的关系。 
  3.超我 
  “超我”是人格中的高部分,“超我”在儿童早期已开始发展,并且主要来自于对同性父母的认同,儿童努力像他人一样,接纳别人的价值观与信念,将成人对他们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形成规则并自觉遵守。如果自己的行为符合自我理想,个体就感到骄傲,否则个体就感到焦虑。因此,“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则,是人格的社会成分。 
  同时,弗洛伊德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集中活动能力,把心理和行为发展划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渐次阶段,依次是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1)口唇期(0~1岁):新生儿的吸吮动作既使他获得了食物和营养,也使他产生快感。因此,口唇是这一时期产生快感集中的区域,婴儿常会把手指或其他能抓到的东西塞到嘴里去吸吮。 
  (2)肛门期(1~3岁):此时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排泄时产生的轻松与快感,使儿童体验到了操纵与控制的作用。 
  (3)性器期(3~6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关注身体的性别差异,开始对生殖器感兴趣,性欲的表现主要在于“俄狄浦斯情结”,即男孩对自己的母亲有性兴趣(又可称“恋母情结”),而女孩则过分迷恋自己的父亲(又可称“恋父情结”)。恋父(母)情结终要受到压抑,因为儿童惧怕同性父母的惩罚。 
  (4)潜伏期(6~11岁):进入潜伏期的儿童,性欲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停滞或退化的现象。 
  (5)生殖期(12岁以后):青春期性器官成熟后即开始,性需求从两性关系中获得满足,有导向地选择配偶,成为较现实的和社会化的成人。 
  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性本能、潜意识与情感在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心理的发展是有阶段的,而在生命的初几年的发展,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何成人阶段表现出来的行为都能在个体的早期经验中找到根源,因此,对儿童早期经验的关注显得非常重要。但这个理论也经常由于过分强调性冲动和攻击性的冲动,而受到批评。 
  (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改进了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