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史迪威公路的多视角分析:以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为切入点
定 价:59 元
当前图书已被 1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韩继伟,彭建兵 著
- 出版时间:2014/4/1
- ISBN:9787533324254
- 出 版 社:齐鲁书社
- 中图法分类:K265.210.6
- 页码:276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重启史迪威公路的多视角分析:以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为切入点》的作者以全球化视野,基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考量,申述重启史迪威公路,促进滇、黔、川(渝)等省(市)及中、缅、印(孟)多国区域合作的理由,不乏创新性的思维。这一学术研究关照现实的大胆尝试,并非作者的主观臆断,而是缘于史迪威公路历史意蕴的延展,更是中国特别是中国西南几个省(市)与东盟国家建立广泛合作的愿景使然。
《重启史迪威公路的多视角分析:以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为切入点》的出版对于提升“二十四道拐”的知名度、拓展黔西南扩大对外开放的思路有重要作用,则是确定无疑的。这正是笔者对之认可并愿为之作序的理由。
韩继伟(1965一),山东济宁人,中共党员兼民盟盟员,史学硕士,贵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教授,南北盘江流域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历史学科兼职编辑,历史学学科带头人,学院“科协”秘书长,先后主持贵州省优秀教育科技人才省长专项资金资助课题、贵州省档案局课题以及贵州省社科规划办课题各一项,参与地厅级课题三项,主要从事贵州抗战史、民国史及“二战”史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子《党史研究与教学》、《广西社会科学》、《兰台世界》、《抗战文化研究》、《抗战史料研究》、《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云南档案》等国内核心及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
序
前言
第一章 史迪威公路的历史由来及其起止界定
第一节 史迪威公路的历史由来
一、滇缅公路的由来与中断
二、滇缅公路的复路和改修(史迪威公路的由来)
第二节 学术界对史迪威公路起止界定问题的不同观点
一、学术界对史迪威公路起止界定问题的传统观点
二、学术界对史迪威公路起止界定问题的又一新观点
第三节 史迪威公路在“二战”中的战略地位与历史作用分析
一、史迪威公路在“二战”中的战略价值和战略地位
二、史迪威公路在“二战”中的历史作用
第二章 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战略地位分析
第一节 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之历史演变
一、明清时期古驿道上之战略要隘——“鸦关”
二、民国时期滇黔公路之险途——“鬼门关”
三、“二战”时期史迪威公路之形象标识——“二十四道拐”
四、“二战”后“迷雾”中的传奇天路——历史的弯道
第二节 史迪威公路与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
第三节 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战时期的军事战略要道
一、滇缅公路运输时期的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
二、“驼峰航线”运输时期的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
三、中印公路运输时期的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
第四节 晴隆“二十四道拐”的旅游开发价值及其策略
第三章 史迪威公路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 史迪威公路现状
一、史迪威公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段现状
二、史迪威公路缅甸国境内段现状
三、史迪威公路印度国境内段现状
第二节 史迪威公路沿线经济状况
一、史迪威公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段沿线经济状况
二、史迪威公路缅甸国境内段沿线经济状况
三、史迪威公路印度国境内段沿线经济状况
第三节 史迪威公路沿线的民族和社会发展状况
一、史迪威公路沿线的民族和民族关系
二、史迪威公路沿线的社会发展状况
第四章 目前重启史迪威公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重启史迪威公路的必要性分析
一、重启史迪威公路是中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重启史迪威公路是现阶段我国紧抓战略机遇期和进一步开放的需要
三、重启史迪威公路是促进缅北经济发展和加快缅甸整体开发步伐的需要
四、重启史迪威公路是促进印度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和推动印度对外开放进程的需要
……
第五章 以史迪威公路为纽带的滇、黔、渝(川)及中、缅、印(孟)区域经济合作
第六章 贵州在中、缅、印(孟)区域经济圈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其他如牟之先、凯莉·汉姆所著《史迪威公路》等专著也对“二十四道拐”作了深入的研究。论文方面,笔者检索了在国内较有影响的权威期刊论文网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期刊数据库,仅有二十余篇文章涉及“二十四道拐”,其中大多数为与“二十四道拐”相关的新闻报道。笔者眼力所限,真正关于“二十四道拐”的学术论文很少,仅有罗用能《“24道拐”及其对中美关系发展的可能效应》、戈叔亚《寻找一条“照片上的公路”——二战史上著名的“24拐”在哪里》和《一张老照片引出的追寻》、牟之先《贵州晴隆县史迪威公路24拐实地考察简报》和牟之先、陈亚林《史迪威公路“24道拐”初议》等不到十篇论文。为扩大“二十四道拐”的学术影响,助推其旅游文化品位的提高,可以由贵州省人民政府、黔西南州人民政府、晴隆县人民政府联合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如中国二战历史研究会、贵州史学会)召开关于抗战历史研究的国际性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最好以“二十四道拐”为主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必将进一步深化“二十四道拐”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为“二十四道拐”旅游品牌的品位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将会产生很好的旅游经济效益。此外,也可以在贵州、黔西南、晴隆县有关公路或关键地段,尤其在贵阳至胜境关高速公路、已通车的晴兴高速公路和准备修建的长沙至昆明高速铁路、320国道晴隆段设立宣传“二十四道拐”的旅游宣传牌,也可以将宣传牌打到国外(如美国、印度、缅甸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等)、我国港澳台地区和其他省(市、区),使“二十四道拐”的旅游影响更为扩大,真正“走出贵州、走向世界”。另外可以在320国道与“二十四道拐”的两端连接处分别设立指示牌,在高速公路有关路段加大对“二十四道拐”形象的宣传力度。在从贵阳至胜境关高速公路沿线,尤其是从黄果树地段开始要加大旅游形象宣传力度,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使其旅游目的地由遵义、黄果树延伸至“二十四道拐”。据了解,遵义会议会址和黄果树瀑布已经成为贵州省的两大旅游形象品牌,而对于“二十四道拐”,一般外省人,即使是湘、鄂、桂等邻省的很多人也不知道,所以较多的外省游客游完以上两景观后就自以为贵州好景观看得可以了。在戈叔亚先生发现“二十四道拐”在贵州晴隆5个月之后,有一位广西游客慕名而来,结果发现“二十四道拐”之处未设指示牌、没有抗日战争烈士墓而造成“二十四道拐”的难以寻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