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而文明的国家。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史学家和散文家留下了难以计数的史著和历史散文。从先秦至近代,中国有着完整的历史记载,一部二十四史,就足以证明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五千年文明史是何等的辉煌。
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是我们的先哲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遗产。中国人尊重历史,敬畏历史,须臾不敢忘记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因此,中国人从来就爱读史著,喜谈历史,这也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主要是把历史典籍作为宝贵史料来阅读和剖析,从中寻绎历史的真相和发展轨迹。
前言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吴质
在元城与魏太子笺
诸葛亮
出师表
曹丕
与吴质书
曹植
与杨德祖书
求自试表
李康
运命论
韦曜
博弈论
曹同
六代论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
羊祜
让开府表
皇甫谧
三都赋序
傅玄
马先生传
刘伶
酒德颂
嵇康
养生论
与山巨源绝交书
管蔡论
李密
陈情表
陈寿
魏武帝纪
董卓传
华佗传
诸葛亮传
关羽传
张飞传
周瑜传
吕蒙传
赵至
与嵇茂齐书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
吊魏武帝文
刘琨
劝进表
答卢谌书
干宝
《晋纪》总论
王羲之
遗殷浩书
《兰亭集》序
殷仲文
自解表
慧远
庐山记
裴松之
上《三国志注》表
颜延之
陶征士诔并序
谢灵运
上书劝伐河北
范晔
光武帝纪
郭伋传
班超传
张衡传
党锢传论
范滂传
祢衡传
逸民传论
严光传
狱中与诸甥侄书
刘义庆
世说新语
沈约
宋武帝纪
檀道济传
宗悫传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
江淹
诣建平王书
报袁叔明书
孔稚圭
北山移文
任防
为萧扬州荐士表
刘峻
广绝交论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萧子显
谢朓传
宗测传
萧统
《陶渊明集》序
魏收
释老志
庾信
哀江南赋序
颜之推
颜氏家训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
杨街之
永宁寺
景明寺
寿丘里
《文史合璧:魏晋南北朝卷》:
求自试表
【题解】曹植向为曹丕所忌,屡遭监视与放逐。直至曹丕之子曹教即位,处境仍未好转。曹植对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境况极为不满,太和二年(228)上《求自试表》,请求明帝能够给予他施展才华、为国尽忠的机会。本文选自赵幼文《曹植集校注》卷三。
【原文】
臣植言:臣闻士之生世,人则事父,出则事君;事父尚于荣亲,事君贵于兴国。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故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诗》之素餐,所由作也。昔二虢不辞两国之任,其德厚也;旦、夷不让燕、鲁之封,其功大也。今臣蒙国重恩,三世于今矣。正值陛下升平之际,沐浴圣泽,潜润德教,可谓厚幸矣!而位窃东藩,爵在上列,身被轻暖,口厌百味,目极华靡,耳倦丝竹者,爵重禄厚之所致也。退念古之受爵禄者,有异于此.皆以功勤济国,辅主惠民。今臣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若此终年,无益国朝,将挂风人“彼己”之讥。是以上惭玄冕,俯愧朱绂。
方今天下一统,九州晏如。顾西尚有违命之蜀,东有不臣之吴,使边境未得税甲、谋士未得高枕者,诚欲混同宇内,以致太和也。故启灭有扈⑩而夏功昭,成克商、奄而周德著。今陛下以圣明统世,将欲卒文、武之功,继成、康之隆,简贤授能,以方叔、召虎之臣,镇卫四境,为国爪牙者,可谓当矣。然而高鸟未挂于轻缴,渊鱼未悬于钩饵者,恐钓射之术或未尽也。昔耿弁不俟光武,亟击张步,言不以贼遗于君父也。故车右伏剑于鸣毂,雍门刎首于齐境,若此二子,岂恶生而尚死哉?诚忿其慢主而陵君也。夫君之宠臣,欲以除患兴利;臣之事君,必以杀身静乱,以功报主也。昔贾谊弱冠,求试属国,请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终军以妙年使越,欲得长缨占其王,羁致北阙。此二臣者,岂好为夸主而曜世俗哉!志或郁结,欲逞其才力,输能于明君也。昔汉武为霍去病治第,辞日:“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
伏见先武武臣宿兵,年耆即世者有闻矣。虽贤不乏世,宿将旧卒犹习战也。窃不自量,志在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使得西属大将军,当一校之队;若东属大司马,统偏师之任,必乘危蹈险,骋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虽未能擒权馘亮,庶将虏其雄率,歼其丑类。必效须臾之捷,以减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也。如微才弗试,没世无闻,徒荣其躯而丰其体,生无益于事,死无损于数,虚荷上位而忝重禄,禽息鸟视,终于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流闻东军失备,师徒小衂,辍食忘餐,奋袂攘衽,抚剑东顾,而心已驰于吴会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