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土地荒漠化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荒漠化治理工程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起着积*作用。在荒漠化治理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利用投入资金,如何提高治理效果,如何在治理过程中兼顾生态、经济、社会利益,如何切实提高农牧民的生活水平,这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宁夏荒漠化治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将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学、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与宁夏荒漠化治理的实践相结合,描述了荒漠化治理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了工程对农业综合生产力、农户生产效率、农民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能值理论研究了宁夏荒漠化治理前后的生态经济效应,运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定量的评价。
		
	
  朱海娟,女,1977年11月出生,陕西省户县人。2015年6月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业经济管理专业,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2015年7月至今,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6年9月至今,为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系教师。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荒漠化治理是生态恢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中国生态工程建设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三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是荒漠化治理顺利实施的保障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三 调研情况与数据来源说明
	第五节 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荒漠化和荒漠化治理
	二 荒漠化治理综合效益
	三 生态经济系统耦合
	第二节 荒漠化治理的基本理论
	一 系统学理论
	二 生态学理论
	三 景观生态学理论
	四 生态经济学理论
	第三节 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基本原理和内在机制
	一 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基本原理
	二 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驱动力
	三 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作用机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宁夏荒漠化治理现状和管理模式研究
	第一节 宁夏荒漠化治理现状
	一 研究区域概况
	二 宁夏土地荒漠化类型
	三 宁夏荒漠化治理阶段和主要治理工程
	第二节 荒漠化治理的主体和影响因素分析
	一 治理主体
	二 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宁夏荒漠化治理的主要管理模式
	一 政府主导型
	二 政府推动型
	三 市场导向型
	四 三种荒漠化治理管理模式的比较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宁夏荒漠化治理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一 荒漠化面积减少
	二 总体生态环境的改变
	三 森林固碳释氧的价值
	四 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
	五 森林保育土壤的价值
	第二节 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一 对农民耕地面积的影响
	二 对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影响
	三 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
	四 对农户收入和收入结构的影响
	五 对农户消费结构的影响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能值理论的荒漠化治理生态经济效应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 能值理论介绍
	二 能值分析的主要指标
	第二节 荒漠化治理生态经济系统能流状况
	第三节 荒漠化治理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结构分析
	第四节 荒漠化治理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产出结构分析
	第五节 荒漠化治理经济系统主要能值指标分析
	一 能值投资率
	二 环境资源比率、工业辅助能比率与有机能比率
	三 净能值产出率
	四 环境负载率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宁夏荒漠化治理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应研究
	第一节 研究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必要性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 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
	二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类型的划分
	第三节 实证分析
	一 指标体系构建及框架
	二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及指标权重的确立
	三 宁夏荒漠化治理耦合状况评价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宁夏荒漠化治理效益研究
	第一节 宁夏荒漠化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 宁夏荒漠化治理效益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二 评价指标筛选的方法
	三 荒漠化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节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第三节 指标权重的确定
	第四节 评价指标值标准化方法和评价等级划分
	一 评价指标值标准化方法
	二 综合效益指数的计算
	三 评价等级划分
	第五节 宁夏荒漠化治理效益评价
	第六节 宁夏荒漠化治理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和效益评价的关系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 建立完善的组织和资金保障体系
	二 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三 健全荒漠化治理技术推广体系
	四 深化土地和林权制度改革
	五 积极发展沙产业和生态旅游业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一 研究局限
	二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