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解析(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定 价:26 元
丛书名: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指导用书
当前图书已被 1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师资格考试命题研究组
- 出版时间:2017/4/1
- ISBN:9787303219063
- 出 版 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635.1
- 页码:160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解析(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师范生专用教师资格考试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基础知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
第一节 教育学的发展与中外教育思想
第二节 教育及其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教育的功能
第四节 学制与义务教育
第五节 教育目的
第六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中学课程
第一节 课程与课程理论
第二节 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第三节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评价
第四节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三章 中学教学
第一节 教学概述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规律、原则与方法
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环节
第四节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主要观点与趋势
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
第二节 注意
第三节 记忆与遗忘
第四节 思维与问题解决
第五节 学习动机
第六节 学习迁移
第七节 学习策略
第八节 学习理论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二节 中学生的情绪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第四节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第六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健康
第二节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第七章 中学德育
第一节 品德心理与发展
第二节 中学德育原理
第八章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第一节 班集体与班主任工作
第二节 有效的课堂管理
第三节 教师心理与教师成长
第四节 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查看全部↓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解析(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师范生专用教师资格考试教材》:
第六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大纲考点】
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研究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一、教育观察法
教育观察法,就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分为一般日常观察和科学观察两种。
根据对观察的环境条件是否进行控制和改变,可以将研究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和实验室中的观察。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包括自然行为的偶然现象观察和系统的现象观察,能搜集到客观真实的材料,但观察不够系统。实验室观察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在对观察对象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加以控制或改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这种观察有严密的计划,有利于探讨事物内在的因果联系。
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可以把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凭借人的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的感知和描述,较为直观具体。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作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考察,这类观察突破了人的主观能力的局限,扩展了观察的深度和广度。
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以将观察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非参与性观察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到与被观察对象同一地位,而是以“旁观者”身份进行观察。非参与性观察结论可能比较客观,但易限于表面化。
教育观察的实施步骤:第一,界定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要明确在观察中要了解什么情况、搜集哪方面事实材料,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第二,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对观察客体要进行明确的单位分类,对所观察的事物要确定最主要的方向;第三,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通过检索资料、专家访谈等,搜集有关观察对象的文献资料,并进行阅读分析,做好记录;第四,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对大量分散材料利用技术进行汇总加工,对典型材料进行加工。
……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