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记忆:台湾征集图片集》从2012年开始编辑至今,历时三年多的时间,在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郭晓林、陈红、江叶、赵勇、郭亮、廖艺文、熊珮、张艳君、熊嫣然、张闻一、龚菲、袁惠明、龚月华和重庆出版社杨耘、郭宜、杨帆、夏添、吴芝宇、王娟的通力合作下,数易其稿,终于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出版了。从在上万幅图片中的比选到考证图片中的信息,从结构设计到版式确定,其编辑过程无不体现文物工作者与出版人对那段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的历史的缅怀和崇敬。
自1840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华民族一次一次地掠夺侵略,灾难深重沉沉地压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身上!反抗暴力、反抗强权,从没有停止过的英勇不屈一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本性。百年的血泪史中,尤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肆意蹂躏*为惨烈,对城市的滥炸、对百姓的屠杀、对资源的侵占、对文化的破坏……侵略者的反人类之罪行罄竹难书。没有屈服,没有后退,中华民族血肉长城与侵略者的血战、鏖战,书写了人类对自由、和平神圣的捍卫!万众一心、铜墙铁壁、坚持抗战、团结进步、众志成城,抒发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我们缅怀那些“愿以我血献厚土,换得神州永太平”的抗战将士,我们崇敬那些马革裹尸、驰骋疆场、报效祖国的勇士。一张张图片凝固的画面,是我们这个民族绝不可被战胜的永远辉煌!
我们崇敬和感谢那些记者,他们记录下的种种战地场景,他们冒着枪林弹雨,深入城市、走进乡村,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一个民族珍贵的回忆。他们虽然不能用相机阻止战争,但他们却用相机记录了历史,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正是有了他们的忘我,不能忘却的历史才得以保存,成为捍卫和平、反对战争*有力的实证。
2014年7月7日上午,在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十年前,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犹在耳边,他说:“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抗日战争之所以最终能取得胜利,归根结底还是国共合作与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我们中华民族全体共同努力的结果。2015年,中国人民将迎来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抗战记忆——台湾征集图片集》(以下简称《图集》)正是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而出版。
从1985年到2013年5月,我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和红岩革命纪念馆先后担任馆长。2004年,按照中央文化体制的要求,重庆市整合歌乐山烈士陵园和红岩革命纪念馆建立红岩联线,并由我担任红岩联线主任。红岩联线自成立以来,坚持保护文物、利用文物、发展业务的工作理念,创出“红岩魂”这一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推出展览、报告、展演、出版物、网站、旅游车队六个系列产品,使红岩精神得到有效的传播,形成备受关注的红岩文化现象。2012年,红岩联线成功创建了国家一级馆,文物藏品总量达到十万件。其间持续不断的文物资料收集为整合资源、研究开发、市场运作、联点成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我因私到加拿大。其间,我在约克大学图书馆发现了一本寻找许久的书——梅乐斯写的《另外一种战争>,书中几十张关于中美合作所的图片令我喜出望外。通过该书的目录、索引,我还了解到了美国国家档案馆有关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文献资料的收藏情况。2008年,我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期间,通过翻译王梦婕找到了在美国查阅图片、档案资料的途径,并于2009年收集回大量有关中美合作所和抗战时期重庆的相关资料。2009年,通过《重庆晨报》的报道信息,在网上发现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公布的二战中有关重庆的照片,我立即联系在美国的王梦婕将其全部买下。2010年,我与同行的陈建新、陈万英、陈浩、陈红、何燕等参加厦门进出口图书公司在台北举办的交易会,该公司帮助我们联系上台湾的一文化机构。在那里我们看到了有关抗战期间特别是陪都重庆的十多万张图片和影视、文献资料,发黄的纸张上贴着一张张注明有说明文字、拍摄时间和作者的信息。当得知所有的图片全部已被录入计算机,不仅有目录可查,而且还可以直接看到每一张照片的图像时,我们一行人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分成三组分别从三台电脑中查阅和观看这些图片。“太珍贵了!”“太震撼了!”不断的嘘声和感叹声从我们的口中发出。从事文物工作这么多年,一次看到如此多的珍贵图像实在是兴奋不已。该机构的人员很热情地一边教我们使用查阅方法,一边帮助我们把感兴趣的照片做出标记。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就过去了,协助我们查阅的工作人员一再催促我们去吃饭。我们便急匆匆地在楼下吃了一碗面后,又箭一般地冲进电梯,到十六楼立即又坐在电脑边开始查阅照片。习惯了简化字的我们,要通过繁体字查阅,有些影响查阅进度,但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被兴奋、被刺激的状态中发现新知。1928年到1949年的图片,一张一张不断地涌入视线。虽然,我们最主要的查找目的是为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的展览,可是面对如此多的图片,每个人都在不断扩大查找范围。
当我们输入“重庆谈判”这一主题词的时候,一组照片目录跃然眼前,“毛泽东在世界胜利日茶会席上之酬酢”,一共十五张照片。打开该文件夹,毛泽东出席会议时的签字照、毛泽东戴有出席会议标志的单人半胸照、毛泽东进入会场与人寒暄鞠躬照、毛泽东单人半胸照、毛泽东在国民党党徽下与人谈话照(两张)、毛泽东在赫尔利引荐下与王世杰寒暄照(三张)、毛泽东在会场上独坐靠背椅说话单人照(正面、侧面,共两张)、毛泽东在周恩来陪同下与人交谈照(两张)、毛泽东与外国人谈话照、毛泽东抽烟照。这十五张照片是从来没有看见过的,是记录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参加社会活动的珍贵回忆。从照片中毛泽东的各种神态可以看出,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毛泽东在公众场合中的沉着大度,从其谈笑风生和不卑不亢中尽显伟人风度。这十几张照片,不但使我们找到了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影像记录,而且这些照片的信息也为我们了解到国民政府当时对毛泽东身份认定是“参议员”。抗战胜利后的国共谈判,除了毛泽东、蒋介石合影及宴会互相敬酒的照片外,这十几张照片将是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收集到的图片中最为重要的。
输入“民生公司”条目,我们看到了一些有关当年卢作孚的民生公司组织中国工业入川大迁移的珍贵图片。1931年日本侵略东北后,又迅速把魔爪伸向上海,其目的是要占领经济资源丰富、工业相对发达的华中地区,抢夺中国的经济命脉,以图“以战养战”。1937年8月4日北平失陷,日军由平汉、津浦两铁路线南侵,中国政府出于为进行全盘对日抗战的考虑,决定于8月13日在上海发动会战,以期争取时间,将京沪杭地区最富有经济价值的人力、物力,沿长江内撤大后方以与日本进行持久战。迁移工业、保存工业实力,沿海的一些轻重工业开展了举世闻名的大迁移。当时在长江有实力的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全力协助政府,以民生长江航运公司名义,担任军事委员会水陆运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组织工厂内迁的运输工作。民生公司的“民联”、“民勤”、“民武”轮船清晰的图像,不但可以看出其在川江的运输能力和规模,也可体会到当时民生公司船只的技术力量和设备先进。几十幅图片记载了在国家民族危急关头卢作孚的民生公司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民生公司由此获得国民政府一等一级奖章。民族工业的内迁是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战时期所做的最大贡献。日本在入侵东北、华北后立即发动入侵上海的战争,如果民族工业全部毁于战火或是被日本侵略者占领,都是不堪设想的后果!民族资本家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如胡厥文、颜耀秋等上书国民政府,要求立即把临近战区的工厂设备迁往后方,减少损失,更重要的是保持国民经济的有生力量,这对整个民族的持久抗战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内迁工厂基本上保持了中国经济的基础骨干力量,为大后方工矿业奠定了基础,给大后方带来了较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优秀人才,同时还带来一些资金,促进工业亟待开发的西部地区发展,增强了军需民用的产品供应,一定程度上为支持国民政府的正面抗战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大后方,李家沱毛纺厂、周恒顺机器厂、民生机器厂、汉中制革厂、中国兴业公司炼铁厂等迁川工厂顶着日机的轰炸,迅速恢复生产,为前线赶制各种军需物资。这些图片记录了大后方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坚持抗战、保家卫国的真实情景,不但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我们万众一心”铜墙铁壁,更可以看到中华儿女是在怎样一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抗击日本侵略者。
输入“重庆”两字以后,一系列目录呈现在我们面前,其中“张自忠灵柩抵渝”目录下有29张照片。当这29张照片小样呈现在电脑上时,我们可以看到,拍摄时间记载是民国二十九年五月二十七日(1940年5月27日),摄影者是罗寄梅。第一张照片是运送张自忠将军灵柩的民生公司的“民风”轮,船正前方驾驶舱搭的竹架上写有“张故上将灵榇”,船舷两边走道挂满了祭幛和各单位、各界人士敬送的花圈,以及护送灵柩的有关人员。在重庆储奇门码头,蒋介石、冯玉祥、于右任、孔祥熙等党政军人员在码头列队接迎将军灵柩,有一张照片是蒋介石亲自检查列队人员仪容、仪表。张自忠将军灵柩上覆盖着国民党党旗,在60位全副武装、手持军刀的士兵目视下,在亲属披麻戴孝的带领下,由八位民工从“民风”轮上抬下并置放于码头临时搭建的祭拜堂。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