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金融的发展究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怎样去衡量科技贷款、科技资本市场、创业风险投资、科技保险等这些板块对上海科技金融发展的贡献,一直没有一个评价体系。
《上海科技金融评价体系研究》基于这样一个背景,试图通过指标量化的办法,形成一个上海科技金融评价体系,以利于政府及相关部门更加全面、更加客观地了解上海乃至全国的科技金融发展。
《上海科技金融评价体系研究》适合科技金融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阅读与参考。
科技金融是我国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2011年,科技部在全国建立了16个科技金融试点地区,为科技金融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要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为战略目标,要求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恒久的动力。全国各省市通过改革创新深化科技金融工作,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对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评价科技金融的发展水平,关键是看金融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看金融对科技型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看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上海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和科技金融的发展,一直是走在全国的前列,据中国社科院于2015年9月对全国各省市居民的科技素质所做的评价,上海名列榜首。然而上海科技金融的发展究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怎样去衡量科技贷款、科技资本市场、创业风险投资、科技保险等这些板块对上海科技金融发展的贡献,一直没有一个评价体系。本书基于这样一个背景,试图通过指标量化的办法,形成一个上海科技金融评价体系,以利于政府及相关部门更加全面、更加客观地了解上海乃至全国的科技金融发展。
本研究主要围绕“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展开,形成了以下四方面研究结论。
1.为适应上海科技金融发展,必须建立科技金融评价体系
科技金融是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体,检验科技金融发展得如何,关键是看金融服务科技产业特别是服务科技型企业的效果如何。科技型企业由于规模小、抵押物少、轻资产、高风险等原因,导致融资贵、融资难,严重阻碍了科技型企业的快速发展。科技金融的发展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而提高经济活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技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科技金融政策的规范和引导。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及其若干配套政策,提出搭建科技金融合作平台,政府财政资金在资源配置中要发挥基础作用。为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科技金融政策,标志着我国科技金融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科技金融建设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国内外学者已对科技金融做了较深入的探讨,部分地区在科技金融的统筹规划、制度建设、产品创新等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探索。这产生了一个实际问题,就是科技金融政策的效果怎样,如何对科技金融的发展水平进行衡量。
因此,构建一个适合于我国现实情况的科技金融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建立科技金融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对科技金融的发展进行综合、定量的评价,为科技金融运作的总体和局部的分析提供有力的工具,进而更好地制定科技金融政策。但至今仍缺乏专门针对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状况的评价系统和指标体系。为弥补这一不足,本书从科技与金融相融合的角度,构建上海科技金融评价指数,客观地评价上海科技金融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郝相君,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秘书长,上海大学MBA客座教授,上海金融学院客座教授,《金融时代》专业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家嘴研究基地理事。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思路与研究假设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对科技金融定义的研究
2.2 国内外对科技金融内容的研究现状及述评
2.3 国内外对科技金融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及述评
第3章 科技金融评价体系研究的基本理论概述
3.1 科技贷款相关理论
3.2 创业风险投资相关理论
3.3 科技资本市场相关理论
3.4 科技保险相关理论
3.5 研究与发展相关理论
3.6 科技金融环境相关理论
第4章 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4.1 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几个阶段
4.2 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第5章 上海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5.1 上海科技金融发展总体情况
5.2 上海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第6章 基于国际视角的科技金融评价研究
6.1 美国发展科技金融的成功经验
6.2 以色列发展科技金融的成功经验
6.3 法国发展科技金融的成功经验
6.4 日本发展科技金融的成功经验
6.5 我国科技金融评价研究情况
6.6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金融发展评价体系
第7章 上海科技金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1 科技金融评价指标体系选定
7.2 上海科技金融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7.3 上海科技金融指标研究方法
7.4 上海科技金融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第8章 上海科技金融发展实证研究
8.1 上海金融服务科技型小微企业实证分析
8.2 上海金融服务科技型上市企业实证分析
第9章 上海科技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9.1 明确科技金融发展的目标任务
9.2 完善科技企业信贷服务体系
9.3 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担机制
9.4 加大科技融资担保支持力度
9.5 扩大科技企业直接融资
9.6 积极发展“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
9.7 加大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力度
9.8 健全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服务平台
9.9 完善科技金融信用服务体系
第10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10.1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
10.2 本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
10.3 上海科技金融评价体系运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0.4 研究发现
10.5 研究展望
附录:国家及上海科技金融政策文件
1.关于印发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国科发财[2010]720号
2.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财[2011]540号
3.关于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扎实做好科技金融服务文件的通知银管发[2014]57号
4.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运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6]14号
5.科技部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科发高[2015]3号
6.关于印发《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及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沪府发[2016]59号
7.印发《关于促进金融服务创新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及实施意见沪府办[2015]76号
8.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沪委发[2015]7号
9.市政府关于推动科技金融服务创新促进科技企业发展实施意见沪府发[2011]84号
10.《关于推进本市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沪金融办[2012]256号
11.关于印发《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科技金融服务和企业融资资助办法(试行)》的通知
12.《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沪财预[2012]141号
参考文献
索引
致谢
《上海科技金融评价体系研究》:
2.2 国内外对科技金融内容的研究现状及述评
2.2.1 对“科技贷款”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于科技贷款研究的相关文献比较分散,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科技贷款相关政策的出台,国有商业银行以及政策性银行的科技贷款实施。近几年由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日益突ILIJ,关于科技贷款的文献逐渐转为对科技贷款创新产品的研究以及对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评级体系的研究等方面。对于国内科技贷款的研究国内学者赵昌文在其《科技金融》-书中,对科技贷款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与研究。
1)科技贷款的特点
单就科技贷款本身而言,许国(2006)认为科技贷款具有以下特点:①贷款风险大、安全性差,主要体现在科技开发项目的失误,会面临技术风险、工业化风险、市场风险等,每一步都有着失败的可能;②贷款周转时间较长、见效慢、流动性弱,属于中长期贷款,一般期限在1~5年,甚至5年以上;③贷款投资少、效益高、盈利性好,科技开发项目的成功,不仅给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也使银行信贷资金在高效益的基础上良性循环;④贷款竞争性强、管理严,银行对科技贷款采取高标准、规范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赵昌文(2010)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指出科技贷款还具有以下特点:①信贷赔给现象严重,主要是Fh于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导致中小企业科技贷款面临着较多的信贷配给;②科技贷款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科技贷款不同于传统项目的贷款,有很多创新形式,例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统借统还”贷款、高新技术企业联保互保贷款、订单股权质押贷款等;③科技贷款具有正外部性,科技贷款市场的发展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
2)科技贷款产品创新与实践
马继鹏(2011)对科技银行的创新实践进行了总结,认为目前商业银行在“科技银行”的探索方面,也在不断尝试新的模式,但是在科技贷款产品方面工行、农行等科技支行提供的贷款方式基本为股权质押贷款、订单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同一地区的科技银行陷入同质化竞争。浦发硅谷银行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银行”。中国境内的众多中小科技公司将得到这家合资银行包括商业银行业务、投资、私人及国际银行业务、资金管理、经济交易服务和资产管理等在内的各项服务。
国内科技贷款模式以及贷款产品的创新方面,赵昌文(2010).马继鹏(2011),秦娟、费颖新、刘春辉、徐欣(2012)等学者做了重点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