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两国改革比较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的视野)》首先仔细考察了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历史进程,对两国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深层次的比较分析。然后又对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本土创新、两国的经济改革与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政治体制改革与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社会治理转型与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民生问题的解决与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文化的现代转型与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层次比较分析。最后还对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展望了两国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的前景。全书在理清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的内在逻辑发展线路基础上,探讨了两国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对两国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就今后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展开了讨论。
		
	
	第一章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一)马克思主义越南化问题的提出
	(二)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比较研究的提出
	(三)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比较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价值
	二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及相关的几个概念
	三 本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 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比较研究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的可比性问题
	(二)关于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如何比较才有价值的问题
	(三)关于如何辩证理解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比较的衡量尺度问题
	附:试论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
	第二章 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历史进程
	一 越南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历史进程
	(一)从近代越南社会看越南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历史必然性
	(二)俄国十月革命后越南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早期尝试
	(三)二战后越南的民族解放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实践
	(四)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越南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尝试
	(五)革新开放后越南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尝试
	二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历史进程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四)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
	三 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历史进程的深层次比较分析
	(一)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历史进程的共性比较.
	(二)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历史进程的个性比较
	(三)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历史进程比较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三章 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本士创新
	一 越南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本土创新
	(一)胡志明思想的内涵及其思想体系的确立
	(二)如何正确看待胡志明思想体系的确立与马克思主义在越南的本土化
	(三)胡志明思想体系建设与越南马克思主义本土化面临的挑战
	二 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本土创新
	(一)内涵不断丰富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本土创新
	(二)与时俱进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本土创新
	三 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本土创新的深层次比较分析
	(一)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本土创新的共性比较
	(二)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本土创新的个性比较
	第四章 中越两国的经济改革与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
	一 越南的经济改革与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
	(一)越南的经济改革历程
	(二)从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看越南的经济改革
	二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经济改革历程
	(二)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
	三 中越两国经济改革的深层次比较分析
	四 中越两国经济进一步改革面临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附:越南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三农发展
	第五章 中越两国政治体制改革与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
	一 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与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
	(一)越南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因
	(二)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进程中的越南政治体制改革
	(三)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与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面临的挑战
	二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与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
	(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因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政治体制改革
	(三)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与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面临的挑战
	三 中越两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层次比较分析
	(一)中越两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共性比较
	(二)中越两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个性比较
	第六章 中越两国的社会治理转型与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
	一 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看当代社会治理的基本思想
	二 革新开放后越南的社会治理转型与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
	(一)革新开放之初越南的社会治理转型
	(二)20世纪90年代以后越南的社会治理转型
	(三)对革新开放后越南社会治理转型的几点认识
	三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治理转型与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
	(一)1978年至2001年:中国的社会治理初步转型阶段
	(二)2001年到现在:中国社会治理的进一步转型阶段
	四 中越两国社会治理转型的深层次比较分析
	(一)中越两国社会治理转型的共性比较
	(二)中越两国社会治理转型的个性比较
	附:理性认识当前越南的公民社会建设
	第七章 中越两国民生问题的解决与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生问题的基本思想
	二 革新开放以来越南民生问题的解决与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
	(一)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的民生问题
	(二)革新开放以来越南解决民生问题的着力点
	(三)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的民生政治建设
	(四)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生问题的解决与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的民生问题
	(二)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民生观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解决民生问题的着力点
	(四)当代中国民生政治建设提速的制度创新之路
	四 中越民生问题的解决与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的深层次比较
	(一)中越两国民生问题的解决与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的共性比较
	(二)中越两国民生问题的解决与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的个性比较
	第八章 中越两国的文化现代转型与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发展与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
	二 革新开放后越南的文化现代转型与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
	(一)越南的革新开放与社会转型
	(二)革新开放后越南本土文化现代转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三)革新开放后越南本土民族文化现代转型的路径
	(四)革新开放后越南民族文化现代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启示
	三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文化现代转型与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
	(一)改革开放后中国本土文化现代转型的四大动因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本土文化现代转型面临的问题
	(三)改革开放后中国本土文化现代转型的路径
	(四)改革开放后中国本土文化现代转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四 中越两国文化现代转型与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的深层次比较
	(一)中越两国文化现代转型与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的共性比较
	(二)中越两国文化现代转型与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的个性比较
	第九章 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一 越南革新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的发展趋势
	(一)越南革新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的特点
	(二)从越共“十一大”看越南今后改革的走向
	(三)对越南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的展望
	二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的特点
	(二)从中共十八大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
	(三)基于中国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发展趋势的展望
	三 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发展趋势的深层次比较分析
	(一)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发展趋势的共性比较
	(二)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发展趋势的个性比较
	结束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