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烟叶风格特征及质量特点进行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研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获得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对烟叶风格特征起主要作用的成分和指标,并分析风格特征与生态条件的关系,构建特色优质烟叶质量风格特征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田间试验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确立生态条件、烟叶质量与风格特色的关系。
围绕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的“532”和“461”的战略构想,实现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增强卷烟品牌烟叶原料保障能力,优化基地烟叶市场资源配置,促进基地特色优质烟叶可持续发展,促进烟叶基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撰写的目的为我国烟叶原料保障体系和基地建设运行提出理论依和可操作的案例,为烟叶生产和管理提供借鉴。
前言
围绕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的“532”和“461”的战略构想,实现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增强卷烟品牌烟叶原料保障能力,优化基地烟叶市场资源配置,促进基地特色优质烟叶可持续发展,促进烟叶基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通过项目研究,共同搭建品牌原料保障体系及基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研究与实践的合作平台。
本书对烟叶风格特征及质量特点进行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研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获得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对烟叶风格特征起主要作用的成分和指标,并分析风格特征与生态条件的关系,构建特色优质烟叶质量风格特征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田间试验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确立生态条件、烟叶质量与风格特色的关系。采用田间跟踪、地统计学和多元统计方法,一是对核心区进行跟踪生产技术、品种、烟株长相等栽培技术措施,对烟叶质量风格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建立核心区特色优质烟叶定向生产技术体系;二是通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土壤、气象数据的空间化分布模型研究,以及土壤、气象空间分布数据推算,形成区域产能规划和分布布局,包括水平分布区域和立体分布范围。
本着政工商研四方共赢的原则,搭建了科研研发及工商研培训交流平台,建立健全了生产体系运行管理制度(项目考核评价制度、技术体系运行管理制度、项目年会制度、定向调拨制度),从而完成了卷烟品牌导向的基地烟叶原料保障体系运行模式。
本书撰写的目的是为我国烟叶原料保障体系和基地建设运行提出理论依据和可操作的案例,为烟叶生产和管理提供借鉴。本书在准备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湖南省烟草公司长沙市公司、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宁乡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作者一并表示衷心的和诚挚的感谢。撰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周冀衡教授的指导和支持,谨致谢忱!
本书前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由张一扬著(10万余字),第五章由李强著(5万余字),第六章由朱静娴著(3万余字)。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张一扬,副研究员,硕士,1974年9月出生。主要从事烟草生物工程,营养、调制等生产技术研发。主持或主研国家发改委、国家烟草专卖局及省级工业、商业公司科研项目等35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烟草专卖局及省级烟草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申报授权发明专利多项。
李强,1982年12月出生,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作物生理生态与烟草品质生态方面的研究,主持教育厅项目2项,以主要人员身份参与国家烟草专卖局项目5项,其他各类科技项目十余项。2012年获得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励。近年来以di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27篇,以di一发明人身份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以合作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20余篇,获得厅级科技进步奖1项。
朱静娴,硕士,助理研究员,1985年1月出生,湖南郴州人,汉族。发表论文8篇,承担和参与科研项目6项。主要从事烟叶生产技术与管理研究。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
第二章 基地烟叶质量控制及配方模块研究 9
第一节 优质特色烟叶筛选及质量稳定控制技术体系的研发 9
第二节 上部烟叶可用性及在卷烟品牌应用的技术研究 20
第三节 以“利群”品牌需求为导向的配方模块研究 29
第三章 基地生态条件与烟叶质量风格特征研究 49
第一节 基地植烟土壤主要养分分析与评价 49
第二节 基地气候特征及与国内外烟区相似性分析 79
第三节 基地烤烟质量特征及与国内外烟区比较 96
第四章 卷烟品牌导向型烟叶原料评价体系构建及基地筛选 116
第一节 基地烟叶原料评价体系构建 116
第二节 烟叶原料生产基地筛选 133
第五章 烟叶基地关键技术研究 136
第一节 卷烟品牌品种喜好性研究 136
第二节 去除脚叶时间对烟叶产量、品质及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
148
第三节 去除顶叶时间和数量对烟叶产量、质量及内在化学成分的
影响 158
第四节 田间不同采收成熟度对上部烟叶产量、质量的影响 178
第五节 变黄期温湿差对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 191
第六节 变黄期时间对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 201
第七节 不同水分调控方式及采收成熟度对上部烟叶产量、质量
影响研究 212
第八节 不同采收方式对上部烟叶产质量影响研究 231
第九节 生态栽培技术对烟叶质量和安全性的影响 236
第六章 烟叶原料保障体系运行模式研究 244
第一节 建立政工商研战略合作发展机制的意义和作用 244
第二节 搭建工商研政四方互动交流平台 254
第三节 生产标准化体系 261
第四节 管理与服务标准化体系 261
第五节 烟农专业合作社的主要思路与措施 262
第六节 现代烟草农业组织形式的创新研究 267
第七节 工商研政四位一体支撑保障体系 274
第八节 实践与应用 287
主要参考文献 289
第一章 绪 论
“卷烟上水平”,烟叶原料是保障。烟叶资源是一种受总量、结构、产地约束的有限资源。要保障品牌导向的烟叶原料供应,必须以质量控制为核心,建立新型的、完善的工商研政关系,在政策制定、基地建立、制度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开展相关工作,建立以工业卷烟品牌为导向的烟叶生产体系,形成完整的品牌原料保障体系。
烟叶生产体系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意义的生产体系涉及生产的发展战略,生产流程、生产组织、环节控制、绩效管理、激励机制等方方面面。而烟叶生产体系的概念也遵循上述定义。任何体系都是由若干子体系构成,烟叶生产体系的构成也不例外,大的体系包括技术规范或标准、技术推广、生产服务、质量跟踪、管理考核评价、人才培养等。而生产管理和生产技术是最核心的内容。其目标就是实现烟叶生产的“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烟叶原料的稳定供应是烟叶市场的核心竞争内容,体现在烟叶质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烟叶生产科技含量的竞争,而科技含量最终落脚在制定科学的生产体系。
对烟叶原料质量稳定性研究国外开展得比较早,并且很成熟。目前国际上一些跨国烟草集团都建立了比较完善、成熟的烟叶原料生产体系,实现原料的稳定供应。联一国际烟草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独立烟叶商之一,在世界的许多烟叶生长区域都处于领先位置,为全世界主要跨国卷烟企业包括奥驰亚集团、英美烟草公司、日本烟草国际有限公司等大烟草制造商提供挑选、采购、加工、存储并发运烟叶的全球性服务,联一国际致力于带给全球烟草供应链的价值是继续供应和维持严格的质量标准,生产客户所需要的烟草产品类型。为了满足客户未来的需求,联一国际通过把全球社会责任项目、良好的农业实践、农药残留测试和烟农跟踪项目,与种子开发科学和现代加工标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未来产品的质量。菲莫和BAT公司在全球均建立稳定的烟叶原料生产基地,烟叶质量和数量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同时对原料的采购实行一套完整的保障制度,从而使555及万宝路品牌卷烟在国际上一直保持稳步发展。
在生产技术体系建立方面,津巴布韦、美国、巴西、印度等国家在构建烟叶生产体系上进行了有益的探讨,都有各自不同的烟叶生产管理体系。
津巴布韦烟草生产和销售归口农业和农村发展部下属的烟草产业和营销属(TIMB)管理。合同种植已经成为当前津巴布韦烟叶生产主要模式,通过烟叶种植农场和烟草合作组织开展生产。烟叶公司及其烟草行业组织主要职能是进行烟叶生产、收购、加工和销售,烟叶种植农场和烟草协会是烟农自己组建的服务性组织,提供生产、科研、培训、技术推广、物资组织等服务。所有烟叶必须由津巴布韦烟草拍卖行出售,不得私下交易。
津巴布韦烟叶生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造就优良的烤烟品质。津巴布韦烤烟主要种植在海拔高度为1500米的平坡和丘陵区域,植烟土壤主要为质地较轻的砂土、壤砂土或砂壤土,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能很好,pH值大多在4.0~5.3之间,良好的土壤物理结构有利于烟株前期根系下扎和后期肥力调控,使烟株前期能早发旺长、后期能及时脱肥落黄;同时津巴布韦的气候条件也非常适宜烤烟的生长发育和优良品质的形成,烤烟生长发育期内平均温度为21.2℃,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雨水充沛且分布规律与烟株需水规律相吻合。
(二)高效运行的农场化种植模式。津巴布韦烟叶种植农场主要有三种形式,A1(0.4~5公顷)小型农场,A2(5~25公顷)中型农场和25公顷以上大型商业农场。津巴布韦土地改革以后,小型农场占据了主要地位,但大中型农场由于资金雄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高,生产规模较大,便于技术的推广与管理以及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较高,烟叶质量普遍较好,受到各国烟草公司的青睐。大中型农场主要聘用生产经验丰富并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农场经理对农场进行管理,长期雇用一些无土地的农民种植烟叶,并按生产环节细化用工,逐步将其培育成为农场专业技术工人。大中型农场除了种植烟叶外,还种植其他农作物,并进行畜禽的养殖,实行多种生产经营,增强了农场的生命力,实现农场经营可持续发展。
(三)集约化烘烤。津巴布韦大中型农场烤房大多为集中供热串(阶)式烤房,这类烤房至少为七间联体建设,首尾烤房热量通道闭环串联,相邻烤房之间建有循环串联热量传输通道,烘烤时,各烤房按次序上炕,热空气连续通过烤房,依次对各烤房烟叶进行烘烤,热量利用较为充分。集约化烘烤明显降低了烘烤成本,提高了烟叶烘烤质量和安全性,从而大幅增加了烘烤效益。
(四)主要生产技术环节实现机械化。津巴布韦烟叶生产普遍采用农场化生产组织形式,种植规模较大、集中度较高、地势较为平坦,便于整地、起垄、施肥、移栽、培土、植保、灌溉等主要生产环节实行机械化,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用工,实现减工降本和提质增效的目标。
(五)集中运输。津巴布韦农场在烟叶生产的烟用物资、鲜烟运输、原烟交售环节上均采用集中运输的方式,确保运输车辆在每次运输时均能饱和运输,这样不仅减少了运输车辆的使用频率和燃料损耗,避免了资源浪费,最大程度发挥了运输车辆效率,而且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种烟效益。
(六)确保成熟度,烟叶可用性好。津巴布韦烟叶田间分层落黄明显,采收成熟度较高,烤后烟叶闻香突出,外观表现成熟斑较多,在仓库堆积成熟充分,内在质量好。以上烟叶生产特点为津巴布韦烟叶原料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美国的烟叶生产与流通有一套严格的调控体系,主要由烟叶生产配额制度、价格支持系统、烟叶储备协调公司三个方面构成。在美国烟叶生产与流通的调控运作模式中,政府是用生产配额形式严格控制烟叶生产总量;以最低保护价保证烟农收入;以拍卖形式体现市场竞争原则;以协调储备系统来调节丰歉,稳定烟叶市场供求关系,相辅相成、配套协调运作,构成了美国烟叶生产及流通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独特模式。这种模式是保证美国烟叶生产总量稳定、品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但美国烟叶保护价定得过高的问题,近些年来越来越突出,严重削弱了美国烟叶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也使美国烟草制造商感到烟叶成本压力太大,这导致了近几年美国烟叶生产配额和生产总量的大幅下降,使美国这套烟叶生产配额——价格调控系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巴西拥有很多著名的烟叶商,包括:Souza Cruz(SC)、菲莫、国际联一、大陆、Meridional、联合烟草公司、康年等。在巴西,种烟收益要高出水稻、黑豆、玉米等传统粮作物,因此烤烟产业发展迅速,烟叶生产采取一体化的烟叶种植模式,公司提供技术指导,供应烟用物资,为烟农提供季节性贷款,提供贴息和担保,承担原烟运往烟站的运费。烟农负责烟叶种植、采收、烘烤、分级、打包、植树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