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本填补空白的学术基础研究。禅门中人关于音乐的论述,至今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都未被学界引入相关论著之中。禅宗音乐美学思想是禅宗美学思想、中国汉传佛教音乐美学思想、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美学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至今,对它的文献发掘、整理,还未起步,对它进行理论研究,还十分薄弱。因此,开展禅宗音乐美学著述的发掘、整理、研究,就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意义。这不仅能为创建禅宗音乐美学这门学科,做好*基础的文献发掘整理工作,并且能拓宽禅宗美学思想研究的领域,扩大中国汉传佛教音乐美学思想研究的范围,充实中国音乐美学史研究的内容,为建立中国美学文献学提供经验,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体系、建构中国化美学话语体系,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理论阐释,下编为文献汇编。
		
	
上编
中国美学文献学学科建设视域下的禅宗音乐美学著述诠释
引 言
第一章以音声为佛事:禅门音乐审美化生存方式
 一 以音声为教体:禅宗文化的重要特性
 (一)以音声为佛事,是高扬向上宗乘,大作无边佛事,获
 超劫成佛之功的重要法门
 (二)以音声为佛事是即事显理,警昏怠,肃教令,导幽
 滞,而和神人的重要场所和渠道
 (三)以音声为佛事具有巨大功能,源于它的梵音清雅,令
 人乐闻,音声微妙,称适人心,有很强的审美感召力
 二禅道万千法门,音声佛事处于优先地位
 (一)世间所有一切事法,莫不皆从音声演出
 (二)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
 三创清规,建仪轨:禅宗音乐生活制度化
 (一)兴礼乐,定宗纲,礼以立中道,乐以导性情
(Z-)朝暮课诵:禅宗基本生活与音乐审美活动
第二章村歌社舞释迦禅:禅宗音乐审美世俗化
 一佛曲的俗化与传播
 (一)禅师用俗曲唱道与授徒
 (二)法乐自娱与俗曲度尽迷云
 二耍笑讴歌是佛法,酒肆歌楼,是佛境界
 (一)耍笑讴歌作佛事,耍笑与讴歌,愈听声愈好
 (二)或歌或舞,头头尽是吾家事,处处全彰妙总持
 (三)小艳情词、绵州巴歌,皆足使学者销意中之积滞,出眼
 内之金尘
 (四)歌楼舞榭,箫鼓齐鸣,尽是触著磕著透露风光底时节
 三村歌社舞,共话无生、樵歌牧语,句句吐佛祖心髓
 (一)看取村歌社舞以识祖意西来
 (二)村歌社舞释迦禅
 (三)村歌社舞,此是新年头底佛法
第三章以乐喻禅:禅宗音乐美学的独特风貌
 一以琴理喻禅:以乐喻禅命题的提出
 (一)以琴理喻禅
 (二)以琴说法
 (三)合琴与禅为一致
 二妙音与妙指
 (一)修行六度,修持楞严大定
 (二)衲僧分上用功夫
 (三)善用其心,清除妄想颠倒
 (四)求诸大佛祖,曲垂方便
 (五)不能执之失度,只能放之自然
 (六)非妙音妙指能发
 三参禅如调弦之法
 (一)受戒参禅,如调弦相似,缓急得中,则思过半矣 
 (二)参禅用心如弹琴,心若调适乃可得道
 四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与竹不如丝,丝不如肉
 (一)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二)竹不如丝,丝不如肉
 ……
第四章
诗乐联姻呈禅心:颂古展示公案禅意的音乐审美视角
第五章
禅苑绽新葩:禅宗音乐美学的理论探讨
下编
禅宗音乐美学著述撷要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