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资源环境与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以四川省大竹县为例
定 价:68 元
当前图书已被 3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张怀志,李全新 著
- 出版时间:2017/9/1
- ISBN:9787511631060
- 出 版 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327.714
- 页码:15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区域资源环境与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以四川省大竹县为例》共分11章。第1章现代农业概述,介绍现代农业发展理论,现代农业发展评价方法,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及研究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第二章描述大竹县资源禀赋,构建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评价大竹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第三章分析大竹县现代农业发展具备的优势、面临的问题、发展机遇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第四章分析区域水资源、土壤资源环境承载力,依据产业发展理论以及大竹县农业发展历史,应用综合比较优势等方法,对大竹县现代农业产业进行了选择:第五章立足于大竹县的特点.总结提出大竹县现代农业发展可采用的模式:第六章从科技创新的角度阐述大竹县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目标、建设内容、重点发展方向等,为大竹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装上科技引擎;第七章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保障农产品供给为目标,从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优先序的角度阐述了大竹县种植业(优质稻米、油菜、玉米、黑五类、蔬菜、果树、茶叶、苎麻)、养殖业(猪、家禽、肉牛、肉羊)的发展目标、建设重点及其发展措施;第八章描述农产品加工及物流业,尤其是苎麻全产业链加工的发展思路、目标、重点等,提升农产品加工率;第九章根据大竹县的区位优势、历史文化等,描述农业休闲与观光旅游的发展目标、建设重点,拓展农业功能,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第十章在预测现代农业发展对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描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建设重点等;第十一章从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基础设施与装备条件、科技支撑、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支持、****创建等角度,阐述应该采取的政策和措施等,以保障现代农业发展阶段性目标的顺利实现。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5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62143.9万t,实现创纪录的“十二连增”,肉类产量达到8625.0万t,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人民币;同时,我国农业发展资源环境硬约束与生产发展矛盾日益凸显,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产品加工水平和转化增值率依然偏低,农产品品种结构与居民消费快速升级不相适应,农业的生态、社会、文化等功能挖掘不足等问题依然严重。如何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这已成为政府领导、科学研究、企业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
发展现代农业成为破解我国农业发展面临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地跨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所有这些都表明现代农业发展应该立足于区域生态环境条件、产业特点、市场化等,各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应百花齐放.百舸争流,避免“同质化”或“趋同化”。本书作者仅以四川省大竹县为例.研究西南山区同类型区域的现代农业发展途径、模式等。
全书共分11章。第一章现代农业概述,介绍现代农业发展理论,现代农业发展评价方法,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及研究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第二章描述大竹县资源禀赋,构建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评价大竹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第三章分析大竹县现代农业发展具备的优势、面临的问题、发展机遇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第四章分析区域水资源、土壤资源环境承载力,依据产业发展理论以及大竹县农业发展历史,应用综合比较优势等方法,对大竹县现代农业产业进行了选择;第五章立足于大竹县的特点,总结提出大竹县现代农业发展可采用的模式;第六章从科技创新的角度阐述大竹县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目标、建设内容、重点发展方向等,为大竹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装上科技引擎;第七章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保障农产品供给为目标,从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优先序的角度阐述了大竹县种植业(优质稻米、油菜、玉米、黑五类、蔬菜、果树、茶叶、苎麻)、养殖业(猪、家禽、肉牛、肉羊)的发展目标、建设重点及其发展措施;第八章描述农产品加工及物流业,尤其是苎麻全产业链加工的发展思路、目标、重点等。提升农产品加工率;第九章根据大竹县的区位优势、历史文化等,描述农业休闲与观光旅游的发展目标、建设重点,拓展农业功能,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第十章在预测现代农业发展对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描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建设重点等;第十一章从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基础设施与装备条件、科技支撑、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支持、知名品牌创建等角度,阐述应该采取的政策和措施等,以保障现代农业发展阶段性目标的顺利实现。
由于本书涉及面较广、综合性较强,加上作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谨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7年6月
张怀志,博士,副研究员。1968年1月出生,江苏东海人,2003年在南京农业大学获得农学博士学位,2003-2005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05年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工作。现主要从事农业环境、农业信息技术等方向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关键技术优化”、“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耕地质量分区评价与保育技术及指标体系研究”,科技部公益性研究专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评价与预警系统”,科技部基础性工作“我国1:5万土壤图籍编撰与高精度数字土壤构建”,农业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重大专项”化肥减施技术补贴机制及示范”,中央科研院所研究基金“互动式技术在作物养分管理中的应用”以及上海市、云南省、天津市等科技合作项目的研究工作,在SCI、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得北京市、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专利4项,合作指导硕士研究生3人。
李全新,男,博士,副研究员,1966年出生于新疆伊犁,2007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资源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9年留所工作,主要从事区域水资源管理、空间农业规划、区域农业发展等研究,2007年以来,主持农业部、博士后基金、地方政府课题20余项,参加课题研究10多项,在CSSCI等刊发表学术论文28篇,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主持的规划获得全国农业很好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参编著作2部,主持撰写的研究报告获得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1 现代农业发展概述
1.1 现代农业发展理论
1.2 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1.3 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
1.4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1.5 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研究的必要性
2 大竹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2.1 大竹县资源禀赋
2.2 大竹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3 大竹县现代农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3.1 优势分析
3.2 劣势分析
3.3 发展机遇
3.4 面临挑战
4 大竹县现代农业产业选择研究
4.1 理论依据和选择原则
4.2 大竹县资源环境承载量分析
4.3 大竹县现代农业产业选择
4.4 大竹县现代农业发展近期目标
5 大竹县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5.1 现代农业发展应遵循原则
5.2 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模式
6 科技创新与大竹现代农业发展
6.1 建设思路
6.2 建设目标
6.3 建设地点
6.4 建设布局
6.5 重点建设内容
7 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
7.1 建设思路
7.2 建设目标
7.3 生产布局和重点建设内容
8 农产品加工物流体系建设
8.1 建设思路
8.2 建设目标
8.3 生产布局
8.4 主要建设内容
9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体系建设
9.1 发展思路
9.2 发展目标
9.3 空间布局和发展措施
9.4 精品旅游线路策划
10 资源环境保护与现代农业发展
10.1 现代农业发展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10.2 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措施
11 保障体系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
11.1 组织管理制度建设
11.2 基础设施与装备条件建设
11.3 科学技术保障
11.4 人才队伍建设及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11.5 资金支撑体系
11.6 品牌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
大竹苎麻——世界的中国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