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安徽水下考古调查报告(2008~2016) 读者对象:考古学、地方史的研究者及相关学科的高校师生 ![]()
安徽水下考古调查从2008年开始,分为陆上调查和水下调查二个阶段。2008年至2010年为陆上调查阶段,通过文献资料收集、档案查找、实地走访踏勘,共获取安徽境内水下文化遗存线索47处,基本摸清了安徽境内水下文化遗存的分布状况和水下文物家底。2014年至2016年为水下调查阶段,对太平湖水域、响洪甸水库进行了水下考古仪器探测和潜水探摸调查,发现并确认了广阳城、文庙、秧溪街、龙门镇、麻埠镇和刘新圩等六处水下遗址,在内水水域水下文化遗存尤其是水下城址、村落、集镇、圩堡等遗存的水下考古调查方法与技术上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和探索,积累了相对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报告的编写主要是为了完整展现和报告安徽水下考古调查的成果,总结内陆水域水下文化遗存的调查方法和技术。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序言
目录
绪论 一、安徽水系分布情况 002 二、以往工作 007 第一章 安徽水下考古陆上调查 第一节 安徽水下考古陆上调查经过 013 第二节 安徽水下考古陆上调查成果 017 一、太平湖水域水下文化遗存 017 1.广阳城遗址 020 2.龙门镇遗址 021 3.夏村遗址 036 4.秧溪街遗址 040 5.梅渚湾遗址 041 6.小河口遗址 044 7.众家山遗址 045 8.乌石垅遗址 045 9.丁家山遗址 051 10.小岛墓地 052 11.留杯荡遗址 052 二、新安江流域歙县段水下文化遗存 056 1.太平桥 056 2.深渡沉船遗址 057 3.街口镇遗址 057 三、黟县东方红(奇墅) 水库水下文化遗存 058 四、当涂姑溪河水下文化遗存 067 1.牛头湾遗址 067 2.钓鱼台遗址 076 五、宣州区水下文化遗存 076 1.贡村遗址 077 2.南姥咀遗址 078 3.水阳江古码头 079 六、泾县水下文化遗存 079 1.安吴古城遗址 080 2.小河口遗址 080 3.隐仙洞 080 七、池州市水下文化遗存 081 1.皇姑墩遗址 082 2.石城遗址 082 3.铁铺遗址 082 4.姜坝遗址 083 八、安庆市、铜陵市水下文化遗存 083 1.山口遗址 084 2.白荡湖遗址 085 3.老街遗址 085 4.陈咀遗址 085 5.古城遗址 091 6.赵朴初祖居 092 7.桔子洲遗址 092 8.狄公墓 093 9.十里晋陵畈墓地 093 九、巢湖水下文化遗存 094 1.四方城遗址 094 2.东库门遗址 095 3.唐咀遗址 095 十、寿县水下文化遗存 096 1.瓦埠古城遗址 097 2.龙王庙台遗址 097 3.恋子岗遗址 097 4.迎水寺遗址 110 十一、金寨县水下文化遗存110 1.刘新圩、麻埠镇遗址 112 2.金家寨遗址 115 十二、天长市水下文化遗存 116 第二章 安徽水下三尹古调查 第一节 徽水下考古调查经过 122 第二节 太平湖水下考古调查 123 一、广阳城遗址水下考古调查 126 (一) 地理位置 126 (二) 历史沿革 126 (二) 水下考古调查 130 (四) 出水遗物 141 1.砖 141 2.青釉瓷器 142 3.青花瓷器 142 4.酱黄釉瓷器 152 5.五彩瓷器 152 6.白釉瓷器 154 (五) 城址概况及初步认识 158 二、文庙遗址水下考古调查 166 (一) 遗址概况 166 (二) 出水遗物 182 1.生活用器 183 2.建筑材料 188 3.石碑 202 (三) 初步认识 213 三、龙门镇遗址水下考古调查 215 四、秧溪街遗址水下考古调查 221 第三节 响洪甸水库水下考古调查 229 一、历史沿革 230 二、麻埠镇遗址水下考古调查 230 三、刘新圩遗址水下考古调查 236 第三章 结语 一、安徽水下考古调查主要成果 246 二、内水水下文化遗存成因 247 附表 附表一 2016年安徽水下考古调查潜水记录表 252 附表二 2016年文庙遗址所在水域流速记录表 259 后记 插图目录 图一 民国时期安徽地图 003 图二 安徽省水系分布图 004 图三 长江安徽段水系分布图 005 图四 淮河安徽段水系分布图 005 图五 水下考古调查—般流程图 013 图六 水下文物普查工作阶段结构图 014 图七 安徽水下考古陆上调查区域分布示意图 015 图八 太平湖水域水下文化遗存分布图 020 图九 广阳城遗址周边环境 021 图一O 嘉靖年间石埭县治示意图 021 图一一 乾隆年间石埭县治示意图 021 图一二 1957年广阳城示意图 022 图一三 龙门镇遗址周边环境 022 图一四 龙门镇示意图 023 图一五 龙门镇遗址采集陶瓷器 024 图一六 龙门镇采:01 025 图一七 龙门镇采:03 025 图一八 龙门镇采:07 025 图一九 龙门镇采:02 026 图二O 龙门镇采:05 026 图二一 龙门镇采:06 026 图二二 龙门镇遗址2016年采集文物标本 027 图二三 2016AHTL采:2 028 图二四 2016AHTL采:3 028 图二五 2016AHTL采:4 028 国二六 2016AHTL采:6 029 图二七 2016AHTL采:8 029 图二八 2016AHTL采:9 030 图二九 2016AHTL采:10 030 图三O 2016AHTL采:11 031 图三一 2016AHTL采:12 031 图三二 2016AHTL采:13 032 图三三 2016AHTL采:5 032 国三四 2016AHTL采:7 032 图三五 2016AHTL采:14 033 图三六 2016AHTL采:15 034 图三七 2016AHTL采:16 034 图三八 2016AHTL采:17 034 图三九 2016AHTL采:18 035 图四O 2016AHTL采:1 035 图四一 夏村遗址房屋基础 036 图四二 夏村遗址采集陶瓷器 037 图四三 夏村采:01 037 图四四 夏村采:03 038 图四五 夏村采:02 038 图四六 夏村采:07 038 图四七 夏村采:04 039 图四八 夏村采:06 040 图四九 夏村采:05 040 图五O 秧溪街示意图 041 图五一 梅渚湾遗址周边环境 042 图五二 梅渚湾遗址残存石臼 042 图五三 李家山遗址地层剖面 042 图五四 梅渚湾采:01 043 图五五 梅渚湾采:02 043 图五六 梅渚湾采:05 043 图五七 梅渚湾采:04 044 图五八 梅渚湾采:03 044 图五九 梅渚湾遗址采集陶瓷器 044 图六O 众家山遗址出土石器 045 图六一 众家山采:01 045 图六二 众家山采:02 045 图六三 众家山遗址采集陶器 046 图六四 乌石垅遗址周边环境 047 图六五 乌石垅遗址地表堆积 048 图六六 乌石垅采:01 048 图六七 乌石垅采:03 048 图六八 乌石垅采:07 048 图六九 乌石垅采:08 048 图七O 乌石垅采:02 049 图七一 乌石垅采:04 050 图七二 乌石垅采:05 050 图七三 乌石垅采:06 050 图七四 乌石垅遗址采集陶瓷器 051 图七五 丁家山遗址周边环境 051 图七六 丁家山遗址地层剖面 051 图七七 丁家山遗址石刻 052 图七八 丁家山遗址石刻近景 052 图七九 小岛墓地被盗掘情况(水下) 053 图八O 小岛墓地被盗掘情况(陆地) 053 图八一 留杯荡遗址周边环境 054 图八二 新安江流域歙县段水下文化遗存分布图 056 图八三 *县太平桥 057 图八四 奇墅水库水下文化遗存分布图 059 图八五 奇墅遗址地表残存的建筑基础 059 图八六 奇墅采: 01 060 图八七 奇墅采:02 060 图八八 奇墅采: 04 061 图八九 奇墅采: 06 061 图九O 奇墅采: 12 061 图九一 奇墅采: 03 062 图九二 奇墅采: 07 062 图九三 奇墅采: 09 063 图九四 奇墅采: 13 063 图九五 奇墅采: 15 063 图九六 奇墅采: 05 064 图九七 奇墅果: 08 064 图九八 奇墅采: 10 065 图九九 奇墅采: 16 065 图一OO 奇墅采: 11 065 图一O一 奇墅采: 14 066 图一O二 奇墅遗址采集陶瓷器 066 图一O三 当涂姑溪河水下文化遗存分布图 067 图一O四 牛头湾采: 01 068 图一O五 牛头湾采: 04 068 图一O六 牛头湾采: 09 069 图一O七 牛头湾采: 12 069 图一O八 牛头湾采: 16 070 图一O九 牛头湾采: 02 070 图一一O 牛头湾采: 05 070 图一一一 牛头湾采: 17 071 图一一二 牛头湾采: 03 071 图一一三 牛头湾采: 13 071 图一一四 牛头湾采: 15 072 图一一五 牛头湾采: 18 072 图一一六 牛头湾采: 07 073 图一一七 牛头湾采: 11 073 图一一八 牛头湾采: 08 074 图一一九 牛头湾采: 14 074 图一二O 牛头湾采: 10 074 图一二一 牛头湾采: 06 074 图一二二 牛头湾遗址采集陶瓷器 075 图一二三 钓鱼台遗址周边环境 076 图一二四 直州区水下文化遗存分布图 077 图一二五 贡村遗址周边环境 078 图一二六 贡村遗址残存石质曲水流觞 078 图一二七 贡村遗址残存石斗拱 078 图一二八 泾县水下文化遗存分布图 079 图一二九 隐仙洞摩崖石刻位置图 080 图一三O 池州市水下文化遗存分布图 082 图一三一 安庆、铜陵水下文化遗存分布图 084 图一三二 山口遗址周边环境 085 图一三三 老街遗址周边环境 085 图一三四 陈咀采:01 086 图一三五 陈咀采:02 086 图一三六 陈咀采:03 087 图一三七 陈咀采:08 087 图一三八 陈咀采:09 087 图一三九 陈咀采:04 088 图一四O 陈咀采:05 088 国一四一 陈咀采:11 089 图一四二 陈咀采:06 089 图一四三 陈咀采:07 089 图一四四 陈咀采:10 089 图一四五 陈咀遗址采集陶瓷器 090 图一四六 古城遗址周边环境 091 图一四七 古城遗址残存石质文物 091 图一四八 花亭湖水下文化遗存分布图 092 国一四丸 桔子州遗址地表陶片 093 图一五O 巢湖水下文化遗存分布图 095 图一五一 唐咀遗址地表遗物 096 图一五二 瓦埠湖水下文化遗存分布图 096 图一五三 瓦埠古城遗址周边环境 097 图一五四 瓦埠古城遗址地表遗物 097 图一五五 恋子岗遗址周边环境 099 图一五六 恋子岗遗址地表遗物 099 国一五七 恋子岗采:01 100 图一五八 恋子岗采:04 100 图一五九 恋子岗采:14 101 图一六O 恋子岗采:07 101 图一六一 恋子岗采:09 101 图一六二 恋子岗采:11 102 图一六三 恋子岗采:16 102 图一六四 恋子岗采:22 102 图一六五 恋子岗采:23 103 图一六六 恋子岗采:27 103 图一六七 恋子岗采:28 103 图一六八 恋子岗采:12 103 图一六九 恋子岗采: 18 104 图一七O 恋子岗采: 15 104 图一七一 恋子岗采: 02 105 图一七二 恋子岗采: 20 105 图一七三 恋子岗采: 05 106 图一七四 恋子岗采: 17 106 图一七五 恋子岗采: 26 106 图一七六 恋子岗采: 06 106 图一七七 恋子岗采: 10 107 图一七八 恋子岗采: 29 108 图一七九 恋子岗采: 30 108 图一八O 恋子岗采: 03 108 图一八一 恋子岗采: 08 108 图一八二 恋子岗采: 13 108 图一八三 恋子岗采: 21 109 图一八四 恋子岗采: 25 109 图一八五 恋子岗采: 19 110 图一八六 恋子岗采: 24 110 图一八七 恋子岗遗址采集瓷器 111 图一八八 金寨县水下文化遗存分布图 113 图一八九 刘新吁遗址地理位置图 114 图一九O 麻埠镇遗址地理位置图 114 图一九一 麻埠镇示意图 115 图一九工 金家事示意图 115 图一九三 天长市水下文化遗存分布图 117 图一九四 耿家尖古墓群周边环境 117 图一九五 太平湖文庙遗址附近水面养擅网箱 125 图一九六 广阳城遗址、秧溪街遗址和龙门镇遗址地理位置图 125 图一九七 广阳城淹没前周边地形(卫星图片) 127 图一九八 广阳城遗址多波束测深系统探测图 130 图一九九 安装多波束测深系统探头 131 图二OO 放置侧目声响拖鱼 131 图二O一 仪器探测甲板控制系统 131 图二O二 实时监测探测过程 131 图二O三 广旧城遗址侧扫声呐探测图 131 图二O四 广阳城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入水点位置图 132 图二O五 广阳城遗址平面布局图 133 图二O六 文庙遗址、崇实学校、西城墙探测图 133 图二O七 文庙遗址下水调查 133 图二O八 文庙遗址水下测绘与摄像 133 图二O九 文庙遗址地表堆积 133 图二一O 广阳城遗址西城墙地表堆积 134 图二一一 广阳城遗址永济桥多波束测深系统探测图 135 图二一二 广阳城遗址永济桥侧扫声呐探测图 136 图二一三 永济桥桥墩水下照片 136 图二一四 永济桥桥头立柱水下照片 136 图二一五 广阳城遗址东城墙多波束测深系统探测图 137 图二一六 东城墙夯土城墙 137 图二一七 东城墙夯土城墙外包砖 137 图二一八 广阳城遗址西南角城墙顶部堆积 137 图二一九 广阳城遗址城内建筑物侧扫声呐探测图 138 图二二O 广阳城遗址城内建筑物地表堆积 138 图二二一 广阳城遗址仪器探测范围四角坐标示意图 139 图二二二 广阳城遗址仪器探测测线分布图 139 图二二三 广阳城遗址西城墙周边环境 140 图二二四 广阳城遗址西城墙墙体及顶部堆积 140 图二二五 2015AHTG采:1 141 图二二六 2015AHTG采:2 141 国二二七 2016AHTG采:1 142 图二二八 2016AHTG采:2 142 图二二九 2016AHTG采:3 143 图二三O 2016AHTG采:4 143 图二三一 2016AHTG采:6 143 图二三二 2016AHTG采:7 144 图二三三 2016AHTG采:8 144 图二三四 2016AHTG采:9 145 国二三五 2016AHTG采:10 145 图二三六 2016AHTG采:11 146 图二三七 2016AHTG采:12 146 图二三八 2016AHTG采:13 147 图二三九 2016AHTG采:14 147 图二四O 2016AHTG采:15 147 图二四一 2016AHTG采:16 148 图二四二 2016AHTG采:17 148 国二四三 2016AHTG采:18 149 图二四四 2016AHTG采:19 149 图二四五 2016AHTG采:5 150 图二四六 2016AHTG采: 20 150 图二四七 2016AHTG采:21 151 图二四八 2016AHTG采:22 151 图二四九 2016AHTG采:23 151 国二五O 2016AHTG采:24 152 图二五一 2016AHTG采:25 153 图二五二 2016AHTG采:26 153 图二五三 2016AHTG采:27 153 图二五四 2016AHTG采:28 154 图二五五 2016AHTG采:29 154 图二五六 2016AHTG采:31 155 图二五七 2016AHTG采:32 155 图二五八 广阳城遗址出水砖 156 图二五九 广阳城遗址出水瓷器(一) 156 图二六O 广阳城遗址出水瓷器(二) 157 图二六一 广阳城淹没前卫星照片 159 图二六二 广阳城淹没后仪器探测图 159 图二六三 广阳城遗址及周边水域水深 160 图二六四 广阳城遗址及周边水域等深线图(黑白) 160 图二六五 广阳城遗址及周边水域等深线图(彩色) 160 图二六六 广阳城遗址西城墙局部平剖面图 161 图二六七 广阳城遗址城墙夯土墙体 162 图二六八 广阳城遗址城墙夯土墙体细部 162 图二六九 广阳城遗址城墙顶部石砌基础 162 图二七O 广阳城遗址城墙顶部砖墙和青石板海墁 163 图二七一 广阳城遗址 2014年探测图 164 图二七二 广阳城遗址 2016年探测图 164 图二七三 永济桥早期影像 165 图二七四 庙遗址周边环境 166 图二七五 庙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工作船 167 图二七六 文庙遗址水下考古调查部分设备 167 图二七七 文庙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前简介 167 图二七八 准备下水调查 文庙遗址 168 图二七九 文庙遗址水下考古调查一一布设基线 168 图二八O 庙遗址水下考古调查一一水下摄影 168 图二八一 文庙遗址水下考古调查一一水下测绘 169 图二八二 寸监控 文庙遗址水下考古调查过程 169 图二八三 文庙遗址水下考古调查水面监控画面 169 图二八四 庙遗址水下考古调查一一提取文物 170 图二八五 文庙遗址北部砖墙东段(正射影像) 171 图二八六 文庙遗址北部砖墙西段(正射影像) 171 图二八七 庙遗址北部砖墙 172 图二八八 文庙遗址北部砖墙砌筑方式 172 图二八九 庙遗址砖墙西部柱础 172 图二九O 庙遗址南部砖墙倒塌堆积 172 图二九一 文庙遗址西部边界一一石砌护坡 172 图二九二 文庙遗址平、剖面图(一) 173 图二九三 文庙遗址平、剖面图(二) 174 图二九四 文庙遗址平、剖面图(三) 175 图二九五 文庙遗址平、剖面图(四) 176 图二九六 文庙遗址第一组建筑西部石台基(正射影像,左为北) 177 图二九七 文庙遗址第一组建筑南部石台基(正射影像,左为西) 177 图二九八 文庙遗址第—组建筑东部石台基(正射影像,左为南) 178 图二九九 文庙遗址第—组建筑北部三合土边界(正射影像,上为北) 178 图三OO 文庙遗址第—组建筑南部石台基 178 图三O一 文庙遗址第—组建筑西部石台基 178 图三O二 文庙遗址第—组建筑三合土地面 17g 图三O三 文庙遗址第—组建筑单层三合土地面 17g 图三O四 文庙遗址第—组建筑二层三合土地面 17g 图三O五 文庙遗址第—组建筑三层三合土地面 17g 图三O六 文庙遗址第—组建筑青石板地面 179 图三O七 文庙遗址三合土地面叠压在青石板地面之上 180 图三O八 文庙遗址第—组建筑内发现的石碑残块 180 图三O九 文庙遗址第—组建筑内发现的石碑残块 180 图三一O 文庙遗址第—组建筑内发现的青石板 180 图三—一 文庙遗址第—组建筑内发现的石碑残块与汉白玉石条 181 图三一二 文庙遗址第二组建筑内地表残存的方形石块 181 图三 三 文庙遗址第一、二组建筑之间的石砌基础(正刺影像,左为北) 181 图三一四 文庙遗址第三组建筑南部地表以上青石板 182 图三 五 文庙遗址第三组建筑东南部发现的石构件 182 图三一六 2015AHTW采:1 183 图三—七 2016AHTW采:5 184 图三—八 2016AHTW采:6 184 图三一九 2016AHTW采:12 184 图三二O 2016AHTW采:27 185 图三二一 2016AHTW采:28 185 图三二二 2016AHTW采:30 185 图三二三 2016AHTW采:43 186 图三二四 2016AHTW采:44 186 图三二五 2016AHTW采:50 186 图三二六 2016AHTW采:7 187 图三二七 2016AHTW采:42 187 图三二八 2016AHTW采:40 189 图三二九 2016AHTW采:41 189 图三三O 2016AHTW采:4 189 图三三一 2016AHTW采:29 189 图三三二 文庙遗址出水陶瓷器 190 图三三三 2015AHTW采:3 191 图三三四 2016AHTW采:11 191 图三三五 2016AHTW采:9 191 图三三六 2016AHTW采:14 191 图三三七 2016AHTW采:46 191 图三三八 2016AHTW采:1 192 图三三九 2016AHTW采:2 193 图三四O 2016AHTW采:3 193 图三四一 2016AHTW 采: 25 194 图三四二 2016 AHTW 采: 35 194 图三四三 2016 AHTW 采: 34 194 图三四四 2016AHTW 采: 36 195 图三四五 2016AHTW 采: 38 195 图三四六 2016 AHTW 采: 47 196 图三四七 2016 AHTW 采: 8 196 图三四八 2016AHTW 采: 10 197 图三四九 2016AHTW 采: 13 197 图三五O 2016AHTW 采: 15 198 图三五一 2016 AHTW 采: 16 198 图三五二 2016AHTW 采: 17 198 图三五三 2016AHTW 采: 24 198 图三五四文庙遗址出水砖、瓦 199 图三五五 2016AHTW 采: 20 200 图三五六 2015AHTW 采:4 200 图三五七 2016 AHTW 采: 26 201 图三五八 2016AHTW 采: 31 201 图三五丸 2016AHTW 采: 32 201 图三六O 2016AHTW 采: 45 201 图三六一 2016 AHTW 采: 48 202 图三六二 2015AHTW 采: 2 203 图三六三 2016AHTW 采: 18 204 图三六四 2016AHTW 采: 19 204 图三六五 2016AHTW 采: 21 205 图三六六 2016AHTW 采: 22 206 图三六七 2016 AHTW 采: 23 207 图三六八 2016AHTW 采: 33 207 图三六九 2016AHTW 采: 37 208 图三七O 2016AHTW 采: 39 208 图三七一 2016AHTW 采: 49 209 图三七二 文庙遗址出水石质建材、石碑 210 图三七三 龙门镇遗址地理位置图 215 图三七四 龙门镇遗址仪器探测范围四角坐标示意图 216 图三七五 龙门镇遗址及周边水域等深线图 217 图三七六 龙门镇遗址及周边水域等深线图与探测图叠加 218 图三七七 龙门镇遗址等深线图 218 图三七八 龙门镇遗址等深线图与探测图叠加 219 图三七九 龙门镇遗址所在水域水深 219 图三八O 龙门镇遗址水下考古调查 220 图三八一 龙门镇遗址石砌建筑台基 220 图三八二 龙门镇遗址石砌建筑台基细部 220 图三八三 龙门镇遗址石砌台基转角 220 图三八四 秧溪街淹没前周边地形(卫星图片) 221 图三八五 秧溪街淹没前卫星照片 222 图三八六 秧溪街遗址仪器探测范围四角坐标示意图 223 图三八七 秧溪街遗址仪器探测测线分布图 223 图三八八 秧溪街遗址侧扫声呐探测图 223 图三八九 秧溪街遗址多波束测深系统探测图 224 图三九O 秧溪街遗址等深线图 224 图三九一 秧溪街遗址及周边水域水深 224 图三九二 秧溪街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入水点位置图 225 图三九三 秧溪街遗址内小河河堤 226 图三九四 秧溪街遗址建筑遗存 226 图三九五 秧溪街遗址内石桥桥面 226 图三九六 秧溪街遗址“八面佛”地表堆积 227 图三九七 秧溪河西岸河堤 228 图三九八 秧溪街遗址西南方向墓地 228 图三九九 秧溪街遗址西南方向墓地发现的墓碑 228 图四OO 麻埠镇遗址、刘新圩遗址地理位置图 229 图四O一 麻埠镇遗址探测器探测范围四角坐标位置图 232 图四O二 麻埠镇遗址仪器探测测区、测线分市图 232 图四O三 麻埠镇遗址探测图(左为侧扫声呐,右为多波束) 233 图四O四 麻埠镇遗址内小桥探测图 234 图四O五 麻埠镇遗址南部建筑探测图 234 图四O六 麻埠镇遗址北部建筑探测图及入水点位置 235 图四O七水下摄像头拍摄的 麻埠镇遗址水底画面 235 图四O八 麻埠镇遗址及周边环填航拍图 235 图四O九 刘新圩遗址航拍图 236 图四一O 刘新圩遗址及周边环境(一) 236 图四一一 刘新圩遗址及周边环境(二) 237 图四一二 刘新圩遗址仪器探测范围四角坐标位置图 238 图四—三 刘新圩遗址仪器探测测线分布图 239 图四一四 刘新圩遗划及周围水域水深 239 图四—五 刘新圩遗址多波束测深系统探测图 240 图四一六 刘新圩遗址壕沟上小帮}探测图像 240 图四—七 刘新圩遗址平面布局示意图 240 图四—八 刘新圩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平台及入水点 240 图四—九 茶花岛上发现的刘新圩石质文物 242 图四二O 茶花岛上残存的石砌墙基 243 图四二一 刘新圩遗址探测图与卫星图叠加 243 插表目录 表一 安徽水下文化遗存分类统计表 018 表二 文庙遗址出水器物登记表 211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