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分析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配置问题的社会科学。随着资源与环境危机的日益加剧。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需求也与日俱增。本书以“学科理论基础”、“环境经济手段”、“自然资源经济”、“环境价值评价”、“绿色经济发展”五大篇的内容。系统介绍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主要成就和*成果。为了便于课程教学,每章均安排了案例或专栏。本书谋求经济理论、经济模型与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结合,努力满足学者获取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新知识的需求,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第一篇 学科基础理论 
第1章 导论 
1.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2资源与环境经济思想的发展演变 
第2章 外部效应理论 
2.1外部性的内涵 
2.2外部性的分类 
2.3外部性理论的发展 
第3章 公共物品理论 
3.1经济物品的主要分类 
3.2公共物品的内涵界定 
3.3公共物品的资源配置问题 
3.4公共物品的资源配置模型 
3.5公共物品的典型供给方式
第二篇 环境经济手段 
第4章 环境经济手段概述 
4.1环境经济手段的内涵与分类 
4.2环境经济手段的评价标准 
第5章 环境财税理论 
5.1环境财税手段的效应分析 
5.2环境税收政策 
5.3生态保护补偿政策 
第6章 环境产权理论 
6.1自愿协商的效应分析 
6.2排污权交易的效应分析 
6.3排污权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 
6.4资源产权制度安排 
第7章 环境经济手段选择 
7.1环境经济手段的比较分析 
7.2环境经济手段的优化选择
第三篇 自然资源经济 
第8章 资源经济理论概述 
8.1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8.2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8.3自然资源的度量 
第9章 可再生资源理论 
9.1可再生资源的内涵与特征 
9.2可再生公共物品资源——渔业资源 
9.3可再生商品性资源——森林资源 
9.4可再生非生物资源——可再生能源 
第10章 可耗竭资源理论 
10.1可耗竭资源概述 
10.2主要可耗竭资源储量与分布 
10.3可耗竭资源最优配置原理 
第11章 水资源经济理论 
11.1水资源需求 
11.2水资源供给 
11.3水资源价格决定 
11.4水资源产权
第四篇 环境价值评价 
第12章 环境资源价值评价概述 
12.1环境资源价值评价的起因与意义 
12.2环境资源价值的类型 
12.3价值评估方法分类 
12.4环境价值评估法的特点与选择规律 
第13章 市场价值法 
13.1生产率变动法 
13.2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 
13.3机会成本法 
第14章 替代市场法 
14.1替代市场法的基本原理 
14.2重置成本法 
14.3重新选址法 
14.4防护支出法 
14.5旅行费用法 
14.6享乐价格法 
14.7GIS估值法 
第15章 假想市场法 
15.1意愿调查法 
15.2实验市场法 
第16章 绿色核算理论 
16.1传统国民经济核算理论 
16.2对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修正 
16.3绿色GDP核算理论 
第五篇 绿色经济发展 
第17章 绿色发展理论概述 
17.1绿色发展的内涵界定 
17.2绿色发展的主要困境 
17.3绿色发展的根本途径 
第18章 绿色经济理论 
18.1绿色经济的提出与发展 
18.2绿色经济的基本内涵 
18.3绿色经济的重要理论 
18.4绿色经济的发展对策 
第19章 循环经济理论 
19.1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19.2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 
19.3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措施 
第20章 低碳经济理论 
20.1低碳经济的提出与发展 
20.2低碳经济的内涵界定 
20.3低碳经济的重要理论 
20.4低碳经济的中国实践 
20.5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策 
第二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