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改革读本》从改革的角度向社会大众介绍四川。全书分农村改革、国企改革、宏观改革、开放合作、政治改革、社会改革、文化科技与教育改革、生态改革等八个部分。每个部分采取概述+案例+大事记的方式撰写,点面结合,纵横交织,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40个年头,不短的岁月,不凡的春秋,不平的道路,不俗的探索,不薄的果实,谱写了波澜壮阔的治蜀兴川乐章。这一切,对于改革之乡四川来说,是一个个神奇的创新故事,一段段梦幻的探险旅程,一幅幅五彩的美丽画卷,值得欣赏,值得“探秘”,也值得回味!在此,我们愿意与你一道穿越时空,遨游四川的改革蓝天,品鉴四川的改革壮举,收获满满的豪迈之情!
《四川改革读本》从改革的角度向社会大众介绍四川。全书分农村改革、国企改革、宏观改革、开放合作、政治改革、社会改革、文化科技与教育改革、生态改革等八个部分。每个部分采取概述+案例+大事记的方式撰写,点面结合,纵横交织,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四川农村实行“包产到组”责任制,取消人民公社,进行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等改革,走出了一条四川农村改革的路子。四川国企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两权分离、抓大放小、优化重组、完善国企国资营运与监管体系等阶段,在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推进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股份制试点、建立国有资本运营平台等方面,为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许多先进经验。四川宏观经济管理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在证券市场培育、政府投资模式变革、促进多种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等方面,也走在了全国前列。四川通过引进英特尔公司,开通蓉欧快铁,建设一批国别产业园,尤其是设立四川自贸区等,推动了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为建设西部开放高地探索了新路。四川政治与行政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在党政分开、废除干部终身制、推行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新都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步云乡直选乡镇长为代表的基层政治改革,以村民议事会、罗江人大代表专职化实验为代表的基层民主改革等领域,开辟了先河。四川社会改革的核心是“管理”变“治理”,实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探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可谓亮点纷呈。四川文化领域完成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新闻单位宣传经营两分开改革等,成效明显、特色鲜明;科技领域经过四个阶段的改革,在优化科技力量结构和布局、推动科技进步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成‘效,促进了科技资源大省优势的发挥;教育领域在教育理念创新、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方面进展较大,在探索独具特色的民族教育、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等方面,创造了诸多鲜活经验。四川生态改革从建设生态屏障到筑牢生态屏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成效明显,为长江上游的生态保护贡献了智慧。
本书只剪辑了四川40年改革画卷中的一些片段,展现了几道亮丽风景,它难以全面反映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展望未来,四川改革仍然在路上,全面深化改革任重道远,创新发展未有穷期,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仍将与你同行,继续展示改革的亮点,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共同推动四川改革不断深化,不断完善,不断前进!
第一章 农村改革: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不断探索农业大省的改革之路
紧紧围绕解放农业生产力推进改革
【大事记】
第二章 国企改革:波澜壮阔蜕变发展
从放权让利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优化国资配置,增强国企竞争力
【大事记】
第三章 宏观改革:筚路蓝缕玉汝于成
建立四川特色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
从搞活地方金融着手推进改革
【大事记】
第四章 加强合作:内陆腹地开放高地
把内陆腹地建设成为开放前沿
搭建开放平台,推动引进来走出去
【大事记】
第五章 行政改革:转变职能护航发展
注重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
把创新基层治理作为改革切入点
【大事记】
第六章 社会改革:维护公平共享成果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
努力推动成果共享
【大事记】
第七章 科教改革:砥砺前行不断创新
紧扣文化科教繁荣,创新体制机制
闯出利用市场机制服务群众的新路子
【大事记】
第八章 生态改革:筑牢屏障绿色发展
从建设生态屏障到筑牢绿色发展之基
立足四川实际构建保护体制机制
【大事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