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冷战产生的社会与文化效应,特别是冷战影响下“政治与知识”(官智)互动关系的研究已经日益引发关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新的思维框架和角度,多元档案材料的运用,深刻的历史与现实内涵,使这一学术方向呈现出勃勃生机,并有充足的待拓展空间。中美关系是冷战时期最为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冷战前期双方处于尖锐对峙状态,美国一度视中国为“比苏联更具威胁”的敌人,这一夸大了的“中国威胁”形象反过来强化了美国对华敌对与遏制政策。在中美对峙的历史背景下,美国中国学(Chinese Studies) 因应“冷战需求”迅速繁荣与发展,并以一种特殊方式介入到美国对华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各个环节。冷战时期美国中国学的发展实态清晰揭示出学术研究发挥的不可替代的“资政”作用,政治资金和政治运作对学术的反作用力,以及政治与学术间相互渗透而产生的张力。除此以外,“冷战共识”(Cold War Consensus) 压力下中国问题专家个人的政治倾向、学术思想、价值尺度乃至命运沉浮,亦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前言………………………………………………………………………………………
第一章、中美关系逆转与美国中国学界的大清洗 ……………………………………
一、对华政策大讨论与美亚案……………………………………
二、朝鲜战争与美国对华政策舆论共识的形成……………………………………
三、麦卡锡主义阴影下的美国中国学界的分裂……………………………………
四、太平洋国际学会与远东研究的衰落……………………………………
第二章、知己知彼:学术研究的萎缩与资政研究的勃兴……………………………………
一、美国对中国的恐惧与担忧……………………………………
二、第一波高潮:走向资政目标的中国研究机构建制……………………………………
三、第二波高潮:1958年《国防教育法》与联邦资助下的机构建制……………………
四、美国官方引导下的中国学知识的生产与应用……………………………………
第三章、中美尖锐对峙时期学院派中国学的曲折发展……………………………………
一、中国比苏联更具威胁界定下的中美关系……………………………………
二、边界模糊:中国学的任务导向研究与学术研究……………………………………
三、学术论争:政治透镜下的学界生态……………………………………
四、政治分野:院外援华团与红色中国院外集团……………………………………
第四章、中美冷战对峙与战后亚洲中国学的创生……………………………………
一、冷战需求:从敌情研究到资政研究 ……………………………………
二、费正清:学术关切与责任意识……………………………………
三、亚洲中国学:研究议程设置和学科思想传递……………………………………
四、亚洲中国学发展中的本土因素……………………………………
第五章、回归理性:中美关系转折期的中国学……………………………………
一、大气候的转变与政策调整压力的增强……………………………………
二、学术共同体的立场转变:从学术精英到学术团体……………………………………
三、中国学界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途径和方式……………………………………
四、艰难的调头:学术压力集团与院外援华团的最后博弈………………………………
第六章、战后美国学术与政治关系的嬗变………………………………
一、专业还是公众:学术共同体的永恒争议………………………………
二、精英知识分子:国家观念、学术伦理与个人选择………………………………
三、若即若离:官方与学术界关系的嬗变………………………………
结语
附录/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