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从君子到时代新人(君子与时代新人丛书) 黑格尔认为《论语》只是一些通俗的道德训诫,只有良好的、精明的、道德的教训。近些年来,传统文化的复兴从民间的国学热到至今为止已经成为一个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和国家意志,但是恐怕大多数人还是持黑格尔一般的观点,只是看到了《论语》中的道德训诫,而没有看到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学背后更加深刻的常道。对于儒学,我们不能自觉,不能真正自信的原因在于,我们没有从根本上把握其常道,其常理。如此,儒学作为诸多学问中的一种,当然是可有可无,可选可不选的,它不必成为人人的,不必成为民族的,不必成为国家的,更不必成为人类的。 以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为代表的新儒家认为儒家的基本义理是某种具有永恒价值的常理、常道,问题只是在于如何把它发掘出来,并为世人所认识。如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此三者都是行,所以具体表现出来的行为可能完全一样,但是却极有可能是三种完全不同的境界。古人为学,讲究下学而上达,由困知到学知到生知便是一种体现,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谓也!有求为上达之心,然后才有上达之工夫。如何使人始终保有上达之心,是儒家文化育人的常道,唯有上达之心才能使人不断上达,是谓日新日进,是谓时代新人。本书正是希望通过对君子之道的诠释,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个常道、常理之于自己是必不可少的,然后自觉地去践行,如此文化自信才可能真正实现,儒学才可能和其他世界文明进行平等的对话,儒学的第三期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