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诗玛>翻译传播研究》以彝族撒尼叙事长诗《阿诗玛》的翻译传播以及在传播中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译本为研究对象,对其翻译类型、翻译文本的谱系关系、翻译传播线路、翻译传播文化场域各权力因素与其经典身份构成之间的关系以及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提出《阿诗玛》的翻译过程也就是其动态经典化的过程,《阿诗玛》的翻译过程构筑了其传播世界,《阿诗玛》的翻译与传播见证的是对他者解读和转移的多层效果构成的复杂网络。
黄琼英教授的著作《<阿诗玛>翻译传播研究》即将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她邀请我作序并把书稿寄来。我倾心拜读,肃然起敬,欣喜之余,谈谈认识,就当序言吧。
云南是个神奇的地方,不仅地域奇美,而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异彩纷呈。据官方确认,云南有26个民族,其中,有25个少数民族。25个少数民族中,有10余个是跨境民族。这一丰富的民族文化与文学资源给学者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滋养。
黄琼英教授邀请作序,我不敢推辞,原因很多。一是我常去云南,热爱云南的土地、云南的人。我每年到云南师范大学讲课或讲座,还到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曲靖师范学院、玉溪师范学院等学校进行学术交流。云南几乎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我还经常写顺口溜(也有人把它们称为诗)歌颂云南美丽的风光和善良的人民。所以,像汪榕培教授和王宏印教授一样,我经常关注云南学者的研究情况尤其是少数民族翻译实践和研究。二是黄琼英教授这一课题的灵感来自汪榕培教授的闲谈与鼓励。汪榕培教授和王宏印教授是中国典籍英译研究的创始人,又是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的积极倡导者,作为汪榕培教授和王宏印教授的追随者和助手,我应当替他们关注并多搜集各地民族典籍英译的基本情况并协助推广。汪榕培教授虽已仙逝,但他在天之灵会高兴地发现他率领大家开创的典籍英译事业如今如火如荼,已经汇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洪流,逐渐走人世界读者之心,促进了民心相通,为文学翻译对外话语体系构建添砖加瓦,为提升中国话语权尽力。三是因为其博士生导师。黄琼英教授的导师傅惠生教授也是中国典籍英译首次学术研讨会(2002年)的参与者。他后来担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为典籍英译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每次会议他都积极参加并做主旨报告,指导中青年学者。四是黄琼英教授是较早拿到民族典籍翻译与传播国家社科课题的学者之一。她的成功鼓舞了后来大批其他学者对民族典籍翻译方面国家课题和教育部课题的兴趣和追求。她是一个榜样,并且她在身患重疾的情况下率领团队完成了这一课题,为我国民族典籍翻译与传播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可敬可佩。
《<阿诗玛>翻译传播研究》是黄琼英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成果,是以彝族撒尼叙事长诗《阿诗玛》的翻译传播以及在传播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译本为研究对象,对《阿诗玛》翻译类型、翻译文本的谱系关系、翻译传播线路、翻译传播文化场域各权力因素与其经典身份构成之间的关系以及汉译本、英译本、法译本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黄琼英,女,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翻译学、英汉语对比研究。主持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项目6项,出版专著1部,教材1部,在《外语研究》、《外语学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彝族撒尼叙事长诗《阿诗玛》
第二节 《阿诗玛》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翻译与《阿诗玛》的文本旅行
第一节 《阿诗玛》翻译类型研究
第二节 《阿诗玛》翻译文本的谱系研究
第三节 《阿诗玛》的文本旅行与翻译传播
第三章 翻译与《阿诗玛》的经典建构
第一节 意识形态与《阿诗玛》经典身份的建构
第二节 赞助人、诗学与《阿诗玛》经典身份的建构
第三节 译者与《阿诗玛》经典身份的建构
第四章 《阿诗玛》汉译本翻译研究
第一节 《阿诗玛》汉译本韵律比较
第二节 《阿诗玛》汉译本语词程式比较
第三节 《阿诗玛》汉译本修辞比较
第四节 《阿诗玛》汉译本文体风格比较
第五章 《阿诗玛》英译本翻译研究
第一节 戴乃迭与《阿诗玛》英译本
第二节 译者文化身份与《阿诗玛》经典身份的建构
第三节 《阿诗玛》英译本韵律翻译研究
第四节 《阿诗玛》英译本修辞翻译研究
第五节 《阿诗玛》英译本民俗文化翻译研究
第六节 《阿诗玛》英译本叙事翻译研究
第六章 《阿诗玛》法译本翻译研究
第一节 保禄-维亚尔《阿诗玛》法译本研究
第二节 何如《阿诗玛》法译本研究
第七章 结语
第一节 翻译、文本旅行、传播与经典建构
第二节 人类学翻译诗学观照下的民族文学翻译与传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