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与绩效研究:基于异质性与组织学习视角
定 价:45 元
当前图书已被 14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肖慧敏 著
- 出版时间:2019/9/1
- ISBN:9787564185312
- 出 版 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279.23
- 页码:151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对外直接投资(OFDI)已成为一国增强综合竞争力和获取全球控制力的重要手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始终保持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全球整合配置资源。企业作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在重塑世界投资格局上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中国的对外投资行为似乎难以用传统的FDI理论来解释。传统的FDI理论认为企业对外投资源于自身竞争优势。与传统FDI理论不同,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并非仅利用现有的竞争优势,更是弥补竞争劣势。因为中国企业的优势(例如成本控制能力)根植于已有的网络,即母国的特定优势。该优势在短期内促使中国企业在一定区域内扩张,却难以扩张至全球范围。中国企业海外扩张并非仅为自身优势驱动,更是建立全球可持续竞争力的需要,其对外直接投资体现了两种差异化的战略:发挥自身所有权优势与获取新的竞争优势。基于这样的现实及理论背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与绩效研究:基于异质性与组织学习视角》紧跟国际学术前沿展开,从异质性与组织学习视角考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与绩效。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与绩效研究:基于异质性与组织学习视角》回顾企业对外投资的相关文献,梳理理论渊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与绩效研究:基于异质性与组织学习视角》的展开提供分析框架。概述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变化、特征、区位分布,并从企业类型、来源地、所属行业及主要对外直接投资者几个角度阐述OFDI企业的基本特征。
在此基础上,本书重点分析了生产率、技术异质性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包括投资战略及区位选择)及绩效的影响。
本书首先对企业异质性与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策略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理论推演和实证检验。本书突破HMY模型将企业异质性限定为企业生产率差异的局限,将市场控制力差异加入到企业异质性中,构建扩展的HMY模型,从理论机理上对企业异质性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门槛进行了推演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即便企业未拥有最高的生产率,若其有较强的市场控制能力亦可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在此基础上,本书采用中国上市企业数据,运用随机占优K-S检验及logit检验方法,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中国OFDI企业并不拥有更高的生产率,但对外投资企业的技术水平显著高于仅在中国境内生产经营的企业。结果表明中国OFDI企业虽然不具备生产率优势,但学习动机与能力更强。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在Melitz,Helpman及Chen的异质企业策略选择模型基础上,加入东道国经济规模、距离及中间产品运输等因素,构建异质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理论模型,对异质性如何影响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进行了理论研究,理论模型的推演表明,东道国市场规模越小,地理距离越远,企业进入该东道国的门槛越高。本书进一步探讨了企业异质性、东道国制度环境与对外直接投资区位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异质性会影响企业对投资东道国制度环境的偏好。本书随后采用logit与probit回归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生产率较低的企业投资于邻近的、需求较大的市场,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更有可能投资于市场需求较小的东道国,且拥有更多境外子公司和更广阔的地理空间分布。生产率及技术水平越高的企业越倾向于投资政府更清廉、政策执行更有效的东道国。
进一步地,对异质性如何影响企业对外投资的学习效应进行了理论研究,并结合理论分析开展实证检验。理论研究表明,相对于中国境内企业,OFDI企业面对消费者更严苛的质量要求和更陌生、竞争更激烈的东道国市场,跨境直接投资更利于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生产率及技术异质性将影响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从东道国获取的垂直及水平逆向溢出,进而对跨境直接投资的学习效应产生重要影响。基于neighbor与kernel倾向分值匹配方法,本书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变化轨迹进行了测算,结果支持了理论研究:相对于非OFDI企业,中国OFDI企业获得了更大程度的技术提升;相对于仅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投资于发达国家的企业获得了更多的效率改进。两阶段最小二乘联立方程估计显示,异质性显著影响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后期的绩效。技术水平或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对外投资的学习能力越强,境外投资后获得更多的绩效提升。
肖慧敏,湖南邵阳人。2015年硕博连读获湖南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攻读学位期间获公派项目访问英国利兹大学。现任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科项目。已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际商务理论关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
2.2 新新贸易理论关于企业异质性与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研究
2.2.1 新新贸易理论的演化及HMY理论的产生
2.2.2 基于HMY理论的实证研究
2.3 新新经济地理关于企业异质性与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的研究
2.3.1 企业异质性与新新经济地理的相关模型构建
2.3.2 企业异质性与区位分布的实证分析
2.4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的研究
2.5 文献述评
第3章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
3.1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变化与特征
3.1.1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变化
3.1.2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3.2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
3.2.1 OFDI企业在各大洲的分布
3.2.2 OFDI企业主要投资的国家及地区
3.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基本情况
3.3.1 OFDI企业的类型构成
3.3.2 OFDI企业的来源地及行业分布
3.3.3 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企业
3.4 中国对外投资并购情况
3.4.1 中国对外投资并购规模变化
3.4.2 中国对外投资并购行业构成
3.4.3 中国对外投资并购地区分布
第4章 企业异质性与对外直接投资战略
4.1 异质性HMY模型及扩展
4.1.1 HMY模型的基本思想
4.1.2 HMY模型的扩展
4.2 异质性与对外投资战略
4.2.1 企业异质性与对外直接投资门槛值
4.2.2 企业异质性与市场份额
4.3 企业异质性与投资战略的实证分析
4.3.1 数据来源和变量说明
4.3.2 一阶随机占优检验
4.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4.3.4 稳健性检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企业异质性与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5.1 企业异质性、东道国市场规模与对外直接投资
5.1.1 东道国市场规模与企业生产率门槛值
5.1.2 东道国市场规模与生产率异质程度
5.1.3 计量模型与实证检验
5.2 企业异质性、东道国制度环境与对外直接投资
5.2.1 东道国制度环境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正面效应
5.2.2 东道国制度环境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负面效应
5.2.3 基于跨国企业异质性视角的效应分析
5.2.4 计量模型设定及实证分析
5.2.5 案例分析:制度环境与高效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企业异质性与对外直接投资绩效
6.1 OFDI影响企业绩效的机制分析
6.1.1 对高技能工人的需求增加
6.1.2 学习动机及逆向技术溢出
6.1.3 竞争与质量要求
6.2 异质性与OFDI学习效应
6.2.1 机理框架
6.2.2 假设提出
6.3 基于倾向分值匹配的实证分析
6.3.1 模型构建与说明
6.3.2 数据分析和统计性描述
6.3.3 匹配估计的差异轨迹
6.3.4 基于投资动态的稳健性检验
6.4 联立方程实证估计
6.4.1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6.4.2 实证结果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组织学习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行为
7.1 战略目标与海外并购模式
7.1.1 禀赋劣势与相对优势
7.1.2 制度推动与制约
7.1.3 学习与价值创造
7.1.4 海外并购模式的实证分析
7.2 海外并购股权选择——全面并购与部分收购
7.2.1 全面并购与部分收购
7.2.2 海外并购股权决策的影响因素
7.2.3 变量说明与实证分析
7.3 海外并购股权选择——内部学习与外部学习
7.3.1 海外并购股权决策中的自生锚效应
7.3.2 海外并购股权决策中的外在锚效应
7.3.3 海外并购股权决策中的双锚效应
7.3.4 锚定效应的实证分析
7.3.5 强弱性检验与稳健性检验
7.4 本章小节
第8章 二元学习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
8.1 组织二元学习
8.2 二元学习与海外并购绩效机理分析
8.2.1 并购前二元学习与企业绩效
8.2.2 并购后二元学习与企业绩效
8.2.3 关系嵌入的调节作用
8.3 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
8.3.1 模型设定及变量说明
8.3.2 实证结果与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政策建议
9.1 企业应基于自身能力与特征,谨慎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战略
9.2 根据企业自身能力,谨慎选择投资东道国
9.2.1 合理评估东道国市场需求
9.2.2 警惕东道国制度风险
9.3 建立海外研发机构,提高企业绩效水平
9.3.1 有针对性地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学习吸收领先科技
9.3.2 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加快科技再创新
9.4 增强政府政策支持,深化“走出去”战略
9.4.1 完善服务与监管,积极推进企业“走出去”
9.4.2 完善对外投资法制建设,保护企业权益
结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