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新要求。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研究生院创新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课堂教学模式,持续推进实施思政课“大师进课堂”计划,着力拓展博士生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广度和深度,强化博士生“家国情怀、人文素养”的深入培养。为切实提高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实现2018年新修订教材的系统性与教学的专题性有机结合,我们组织2018—2019学年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13位任课教师编写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读本,即《博导说———在人大听思想政治理论课》。读本分13个专题,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教学过程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热点、疑点问题的进一步释读。
		
	
靳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研究》,以及国家社科教育十五规划重大课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参与完成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社科基金课题项目。著有《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研究》《高等学校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等。
改革开放40年我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成就与基本经验   /001 
      一、改革开放40年我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发展历程   /002 
      二、改革开放40年我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成就   /004 
      三、改革开放40年我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经验   /010 
马克思恩格斯论《共产党宣言》  /016 
      一、关涉《宣言》的文献  /016 
      二、《宣言》的思想本源  /020 
      三、《宣言》的政治准绳  /024 
      四、《宣言》的翻译传播  /029 
      五、《宣言》的序言推广  /034 
      六、《宣言》的修改补充  /042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确立  /048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及其含义  /048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形成   /054 
      三、政治经济学方法的形成与现时代  /060 
马克思技术决定论思想辨析  /067 
       一、决定论及其流变  /067 
       二、技术思想的叙事方式  /071 
       三、相对的技术自主性  /074 
       四、朴素的技术价值负荷论  /078 
       五、辩证的技术决定论  /084 
评西方学者对斯大林思想研究的范式演进和新方向  /090 
       一、西方对斯大林思想研究的极权主义范式  /091 
       二、西方对斯大林思想研究的重评主义范式  /096 
       三、苏联历史档案解密与西方对斯大林思想研究的新进展  /100 
站在新的历史地平线上  /105 
       一、“新时代”标示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05 
       二、“新时代”呼唤新思想  /113 
       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新时代发展  /121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29 
      一、社会主义在中国奠基  /129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13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39 
      四、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  /145 
共产主义理想追求的历史考察  /149 
      一、共产主义理想作为原始社会人类的种族记忆和集体无意识,始终潜藏于文明社会人类的心灵深处  /150 
      二、共产主义理想作为文明社会初期人们的历史回忆,被安放在原始社会末期的黄金年代  /152 
      三、共产主义理想作为幻化的目标因素,渗透性地潜存于对宗教天国的向往中  /155 
      四、共产主义理想作为社会想象和文学描绘的理想图景,被安放在文明社会的边缘地带  /158 
      五、共产主义理想作为西欧民族的现实要求,被拉回到文明社会的中心舞台  /160 
      六、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一个新的社会形态,被安放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并成为现实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  /162 
      七、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人类社会终极性的理想境界,被安放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遥远未来,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最终目标  /164 
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发展的历史逻辑  /168 
      一、把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史提上研究日程  /168 
      二、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的来源与“革命化”  /172 
      三、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的“政治化”  /175 
      四、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的“社会化”回归  /178 
      五、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的本质化表征  /183 
试论新型政党制度之“新”:比较政党制度视角下的分析  /187 
      一、与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相比之“新”  /188 
      二、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相比之“新”  /191 
      三、与中国近代史上其他政党制度选择相比之“新”  /196 
论中国优秀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204 
      一、中国优秀宗教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  /204 
      二、中国优秀宗教文化可以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8 
      三、历史上外来宗教文化中国化的示范作用  /212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规律与对策研究  /219 
      一、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条件分析  /219 
      二、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规律研究  /224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正面多元社会思潮提出的问题和带来的困惑  /227 
“一带一路”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33 
      一、超越世界之分,倡导和合文化  /234 
      二、告别近代,走出西方  /237 
      三、历史维度:消除殖民主义之痛  /239 
      四、现实维度:打造包容性全球化  /243 
      五、引领未来,形成大合唱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