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为作者承担的教育部重大项目的*终成果,其在全面梳理了法律人类学自19世纪兴起到今天的发展脉络及研究变迁基础上,对法律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特色和研究领域进行了反思性总结和评介。该书的贡献在于,作者一方面对于包括西方法律人类学在内的法律人类学研究做了梳理总结,推进了目前的既有研究;另一方面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心得,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方法等也做了总结和反思。因此,该书既是一本体系性作品,也是一部总结性反思性作品。该书既可以作为研究著作,供研究人员参考使用,同时也可以作为法律人类学的教材选用。
		
	
  《法律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全面梳理了法律人类学自19世纪兴起到今天的发展脉络及研究变迁基础上,对法律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特色和研究领域进行了反思性总结和评介。该书的贡献在于,作者一方面对于包括西方法律人类学在内的法律人类学研究做了梳理总结,推进了目前的既有研究;另一方面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心得,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方法等也做了总结和反思。因此,该书既是一本体系性作品,也是一部总结性反思性作品。该书既可以作为研究著作,供研究人员参考使用,同时也可以作为法律人类学的教材选用。
  张晓辉,男,1955年生,北京大学法学院79级毕业生,云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民族法学、法律人类学的早期开创者之一。出版《社会与文化中的法律》《中国法律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施》《彝族法律文化研究》等著作,在《民族研究》《现代法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章   人类学与法律人类学
**节   人类学简史
第二节   人类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第三节   法律人类学
   第二章   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对象
**节   早期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对象(1860—1925)
第二节   现代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对象(1926—1969)
第三节   当代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对象(1970—现在)
   第三章   法律人类学的理论发展(上)
**节   19世纪法律人类学研究中的法学家
第二节   19世纪法律人类学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第三节   19世纪法律人类学的学术目标
   第四章   法律人类学的理论发展(下)
**节   经典时期的法律人类学理论第二节   法律人类学理论的争议与反思
第三节   法律人类学理论的发展与超越
   第五章   法律的成长与历史
**节   法学中关于法的成长的理论
第二节   人类学中关于法律史的理论
第三节   法律与发展的理论
第四节   法律成长的一个实例:傣族的早期法律
   第六章   法律与社会控制
**节   社会控制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初民社会的社会控制
第三节   现代社会的社会控制
第四节   两篇关于社会控制的民族志
   第七章   法律与语言
**节   语言与法律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法律中的语言现象
第三节   民族语言与法律
   第八章   文化的传播与法律的移植
**节   人类学关于文化传播的理论
第二节   法律移植:缘起与理论
第三节   法律移植之争
第四节   法律移植的中国经验:以三篇论文为例
   第九章   法律多元理论
**节   法律多元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维度
第二节   多彩的法律多元理论
第三节   法律多元理论的学术贡献和局限性
第四节   法律多元与中国法治建设的路径选择
   第十章   纠纷与纠纷解决
**节   人类学的纠纷研究进路
第二节   纠纷的理论
第三节   纠纷解决机制
第四节   纠纷过程中的权力博弈和过程控制——以医疗纠纷为例
004
003
   第十一章   西部少数民族创世神话的规范价值
**节   创世神话中的早期规范
第二节   创世神话中的“活法”
第三节   创世神话中的规范变迁
   第十二章   民族志中的家族法
**节   家族法的类型、特点与功能
第二节   家族成员的人身关系
第三节   家族的婚姻
第四节   家族的财产关系
第五节   对违反家族法行为的惩罚
   第十三章   少数民族民间法在现代社会中的变迁与作用
——关于云南25个少数民族村寨民间法律文化的分析
**节   少数民族民间法的渊源
第二节   少数民族民间法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少数民族民间法的变迁
第四节   少数民族民间法在社会控制中的作用